您的留言性质:
“成交量制约”背后 希望犹在

进入7月份以来,股市出现了涨跌都不放量的局面,像75股市大跌,但两市的成交金额不过861亿元。而76股市出现了不小的上涨,可两市的成交量也就1109亿元,都是处于地量水平。即便在79,股市的上涨行情算是不小了,可也就是1500亿元的能级水平,这与以往动辄23千亿元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有人认为,时下行情不好,就是因为成交量没有放大,买盘不多,所以也把这种情形定义为“成交量制约”,应该说,这也的确是一个事实。一段时间来,由于股市表现不佳,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出现大量的资金开始抽离的现象,股票类产品受到冷落,而债券型产品则受到欢迎。由于资金的撤出,股市自然难以上涨。全国社保这次是做了一个大动作:高调宣布调20亿元通过基金入市。一些市场舆论将这称之为是特大利好。当然了,社保愿意出钱买股票,肯定是件好事情。但是拿出区区20亿元,实在是不能算多,这20亿元下去,恐怕也不会改变股市成交低迷的现状,只能是反证市场是缺钱,出资20亿元也要大张旗鼓地渲染。农业银行发行前,农行的高管基于“绿鞋机制”,高调宣布只要农行的换手率不超过50%,就能够保证不破发。即便有这样的承诺,农行发行时网上网下所冻结的资金也只有5000亿元,远远低于本来预期中的1万亿元。显然,现在市场上资金供应的确是比较紧张的,而既然资金紧张,那么成交量必然就小,股市的上涨自然也就受到抑制。

不过,对这种成交量制约,人们还不妨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股市下跌时的成交量要小于上涨时,也就是量价比较配合。尽管都是地量水平,但是就相对值来说,还是可以分出点高下的。一般来说,在股市的持续下跌过程中,暴跌往往会带出大量的止损盘,这个时候成交量会明显放大。而此后行情反弹时,则人们会变得比较犹豫,因此反而成交量就放不出来了。这种态势就是所谓的量价背离。而当量价背离的局面出现后,熟悉盘面运行特征的投资者,就都会意识到,后市可能还会有新的一波下跌。今年以来的行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股市还没有真正摆脱弱势格局,凭借着几个超跌板块的短时间异动,是很难真正引发反弹的。另一方面行情在运行中,却基本做到了量价配合。这就表明,不管行情如何差,形态如何恶劣,但是此时真正愿意卖出股票的人已经不多了。不能说市场抛盘枯竭,但至少是很有限了。显然,这就从一个角度表明,尽管大家对大盘还是未必有很大的信心,但也都不怎么看空。那种认为股市将下跌到2000点的观点,虽然讲的人不少,但是信的人并不多。换言之,也可以认为是成交量制约了股市的下跌。

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成交量支持股市上涨呢?毕竟现在行情上涨时也没有太多的量放出。应该说,这表明了市场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筑底的过程中,此间行情会有反复,特别是下跌比较多以后会有反弹,但因为多数资金还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介入,因此从单一交易日来看,成交会有所增加,但又是比较有限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在低位的地量成交,倒也是有利于底部构造的。简单来说,这个时候入市的资金大都会偏于中线,因此通常不会在反弹中马上出货,形成很大的上涨压力,这有利于行情的平稳。而在低位的成交时间长了,逐渐堆积起来的量也有了,那么底部就能够构筑成功了。所以,在这里,成交量是制约了上涨,但这是为筑底服务的,所以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现象。而现在,我们的确是看到了这种现象在不断出现,在这个意义上,后市还是有希望的。(上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