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压得低低的帽檐,冯小刚深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他穿着白色短袖T恤和黑色运动长裤,有点驼背,抽着中南海点五,看起来像是个坐在监视器后面的坏脾气艺术家。 冯小刚见多识广,口才极佳,他曾对媒体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拍了很多商业电影,在市场上很成功,但是我做不了一个商人。你要让我看报表我就烦了,也看不懂。而且我小富即安,挣两小钱就特别高兴,满足。” 但千万别被他的外表迷惑了,也不要因为他的只言片语而误读了他。冯小刚可是个地地道道的“生意人”。 正如他又说的那样:“我办过两次公司,没几天我就烦了,但是我可以拍片子,片子很有商业性……” 依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朱嘉研究的文化产业理论,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首要目的就是要卖出去并且卖得好。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陆导演10亿票房第一人”冯小刚无疑是最成功的。 对于电影来说,何时上映是个重要问题。就像是谈恋爱,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选,才可谓是天作之合。从若干年前开始,冯小刚就聪明地选择了贺岁档,也是从若干年前开始,冯小刚聪明地选择了喜剧片。 贺岁喜剧档,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最为成熟和活跃的市场,而这个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冯小刚开创和培育起来的。 “因为到年底大家都比较累,这时候还是喜剧看着比较轻松,讨巧。电影的第一属性应该是娱乐,普通观众希望看好看、有意思的电影,而不是不好看、有意义的电影。大家到电影院不是为了接受新的观点或者受什么教育,也不是为了像看《太阳照常升起》那样猜结尾的那个孩子究竟是怎么来的,大家就是为了图一乐。这种情况下喜剧是首选。”朱嘉说。 冯小刚的贺岁档喜剧片,暗合了普通观众逢年过节寻求欢乐和放松休闲的心理,而贺岁档,也是冯小刚和华谊兄弟善于影响的档期。 诚然,喜剧很重要,但什么样的喜剧也很重要。若想从观众处获得共鸣,还得有让他们感觉剧中事“就在身边”的本事。在这点上冯小刚堪称社会问题专家。他似乎总能抓住当下最具热点性的社会问题,然后以轻松诙谐的形式表达,以此紧紧勾住观众,称霸江湖,多年不老。 据说《非城勿扰》在开拍之前,华谊兄弟在所有员工中征集创意,发动他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于是,观众在电影里既看到了各种大的社会热点如经济危机、地震、股灾等,又看到了新鲜的情感问题,同性恋、婚外恋、谈性趣、吃花酒……虽夸张搞笑,却真实存在。 冯小刚的电影中,还有不可不说的一小节——女主角的话题性。 冯小刚的电影素有“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的说法。10年间他的电影除了《集结号》外,男主角几乎都是葛优,但女主角是在不停更换的。从《甲方乙方》中的刘蓓、《不见不散》里的徐帆、《没完没了》的吴倩莲,到《大腕》里的关之琳、《天下无贼》里的刘若英、《夜宴》里的章子怡,到《非诚勿扰》里的舒淇——“葛优的新搭档”总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让人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朱嘉认为,现实感、贺岁档、喜剧片、漂亮的女主角,都是冯小刚电影的营销策划手段,是他的电影商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江苏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