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质: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旧时代文人的人间烟火
 

陈明远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6月出版

    陈明远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旧时代不同文化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收入情况、日常花销、兴趣爱好……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是我们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的不可或缺的资料。

  古代文人经济上很难独立。所以,人格上想要独立难度也确实很大。陶渊明虽然清高,值得赞许。但古往今来,真正效仿的人并不多。文人要想具备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则非得经济上独立不可。

  按照陈明远的说法,中国学习西方,从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前后,国内开始出现新式学堂。这种学堂,以同文馆最为著名。据陈明远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里考证,同文馆里的总教习(教务长),一般是洋人,当时可以拿到1000两银子的月工资。这笔钱,论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的28万元。汉人教师每年可以拿到144两银子,大致相当于4万多块钱。这笔钱,今天看起来谈不上经济的独立,也就是温饱而已。

  清末民初,大批的报刊杂志纷纷问世,类似商务印书馆一类的出版机构也同样生意红火。鲁迅到日本留学,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所以匆匆回国。在国内,他得到蔡元培的帮助,谋得教职。此后,写文章的稿酬,也越来越多。鲁迅经济独立以后,开始每个月给浙江家人五六百块钱的资助。这笔钱,大致相当于当时100个三轮车夫一月的收入。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人买个四合院住住,似乎是家常便饭。鲁迅就在1919年和1924年买过两个四合院,一大一小,大者3500元,小的1000元。

  徐志摩是个情种,曾经喜欢林徽因,被拒绝。后来遇到陆小曼,两个人结合以后,徐志摩竭尽全力满足太太的开销。陆小曼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在认识徐志摩以前就有的。后来,陆小曼又抽起了大烟。其开销之巨大,可想而知。

  相对于今天,民国时期文化人的收入绝对非常之高。199945,国家版权局发布了新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的基本稿酬标准是:原创作品每千字30元至100元,翻译作品每千字20元至80元,改编、汇编作品千字标准更低。这个标准,简直让人乍舌。30元钱,在今天只能买2斤猪肉。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作家,仅以稿酬为生,即使每天发表一篇文章,也仅能温饱,难说小康。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多年来,陈明远致力于挖掘相关史料,考证晚清到民国时期文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生活。书中的很多细节,例如,清末洋务学堂的“膏火银”、当时大学里教师们的薪俸、民国时期的版税和稿酬,以及民国时期戏剧、电影业的兴起以及从业人员的薪水,等等,都是现在的人们很难了解的。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