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股市骗局20秘诀每个欺骗投资者的公司都有一张诡异的脸,关键是怎么识破它,最简易的方法告诉你辨别真假的“海恩法则” 财务舞弊和自然灾害一样,不会来得毫无征兆。事实上,每个欺骗投资者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张诡异的脸,关键是怎么识破它。 有些投资者虽然没有学会那些艰深的投资知识,却能规避一个又一个股市陷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你不需要诧异,只要简单地把“海恩法则”运用到投资领域,你也可以成为辨识财务造假公司的高手。 好得难以置信的公司最好不信常识就是一面“照妖镜”。 如果发现公司的财务数据“好得难以置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如不信。 例如超大现代。这家公司主营蔬菜种植,2000年H股上市后,多次遭港媒揭露夸大田地面积、种植量,涉嫌严重财务造假。细心的投资者应当知道,一家蔬菜种植公司的毛利率高达70%有悖常识,这也许就是最大的造假前兆。 据说有这么一个段子:有人在参加超大现代对手公司的路演时质疑,该公司的毛利率不及超大现代的一半。其高管一句惊人,“如果超大现代真有那么高的毛利率,我就不明白为何至今没有多少企业介入这个暴利行业了。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超大现代是种瓜得银、种豆得金啊!” 另外,从行业层面也可以发现造假的征兆,譬如,你所投资的上市公司,频频迈出重组、投资、并购、多元化、转型(完全背离主业)的步伐时,可要小心。 小心管理层频频更迭对上市公司最熟悉的人,莫过于高管。 当一家表面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频繁地披露高管离职时,真相很可能就是,公司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而财务报告可能有猫腻。 如果你继续跟踪这家公司情况,发现它迟迟选不出新当家,又或者是一些不够资历的员工被推上高管的位子,你就更加能够断定,它只是看上去很美。 高管频繁套现也能说明问题。 比如说H股造假旗帜欧亚农业。这家横空出世的主营花卉的高科技公司,运营情况、关联交易、农业基地及关键项目“荷兰村”持续遭到质疑。后来董事长杨斌因财务造假被捕。事发的两个月前,杨斌便抛售了手中的18.06%股权。此后的一个月内,杨斌连续又在两个交易日内减持了4.93%的股权,套现300多亿。 另外,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或董事会频繁改组,那么应赶快和它划清界限。“尤其是频繁地更换财务总监,就说明财总可能在坚持某些原则,所以被炒掉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表示。 危险的好消息只能从它那儿听到好消息的公司是危险的。 当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突然变得高调热闹起来,例如邀请著名投行分析师撰写研报,并且散布各种利好消息时,这个时候,你要倍加警觉,一切可能只是肥皂泡。 当一家没有特色的上市公司连连发布公告称取得大额合同时,也可能是在给投资者灌迷魂汤。“一看平时没那么多单,而企业又没有新的好东西出来,很可能是虚假合同。”林江表示。 这些情形的目的可能都是拉升股价。而有些负面缠身的公司,则会极力给自己贴金。“公司都有公关帮忙包装。当公司有坏消息时,往往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同时放一些正面消息出来冲淡甚至掩盖。”林江表示。 譬如欧亚农业。就在董事长杨斌因财务造假被捕的前两个月,该公司还宣布将积极扩张,称次年的产能将增大2.5倍。同样,诸如蓝田、东方电子等公司,从来都被打扮得光鲜照人。 审计机构不愿背书从上市公司的关系方着手,往往也能找到舞弊的前兆。 首先是上市公司旗下的公司。这里面也许有一些空壳公司。它们的特点往往是:公司名称与上市公司的名字相似或相近,注册地往往在一个地方,联系电话甚至也相同,但是基本打不通。银广夏就是史上著名“壳公司”案例。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长年由信誉不佳的事务所担任,又或者是频繁无故地更换审计机构,特别是从大所换成小所,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如果你听说上市公司在到处忙着借钱,请留意,这家公司可能存在巨大财务风险。 “频繁更换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频繁卷入诉讼官司、与税务机关税务纠纷不断,这些也是财务舞弊的前兆。”黄世忠指出。 别对我说谎 36招趟“浑水”赚钱术去年在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市场把中资股折腾得“奄奄一息”的浑水公司又卷土重来。 不过,现在它的目标也包括在中国内地上市的民营企业。 这是因为,与去年相比,尽管不少公司在使用财技上更加娴熟,但是随着公司在不同的市场发展,统一的财务纪律被分割成很多部分,娴熟的财技也难免露出端倪。换句话说,面对不同的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很难掩饰所有的财务纰漏。 尤其是近几年,当上市成为某种赚取“快钱”的工具,凭借财技IPO的公司更容易被浑水之类的公司盯上。 投资者眼中的财技,其实就是财务做账的技巧。而浑水之类的公司,虽然名为研究机构,其实也颇有背景。浑水公司员工不多,主要的分析人员不到5名。然而,他们出身华尔街,似乎更容易分辨出哪些上市公司有点“言过其实”,哪些上市公司有掩盖真实企业行为的动机。 最近的一例是旭光高新材料,这是中国最大的芒硝生产商,也是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入股公司,因为其提交给当地部门的数据和在香港披露的数据不符,被浑水怀疑有财技行为,导致其在香港市场股价暴跌,迄今仍未恢复元气。 投资者的抛售也许有理性的原因。去年被浑水盯上的几家公司,譬如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汉林业,最近已被多伦多证交所除牌,香港的子公司绿森集团也被调查。又譬如瑞金矿业,这家被香港股神重仓的金矿股,停牌近1年后,不仅没有复牌,又被爆出其老板涉嫌动用美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雪上加霜”。 事实上,上市公司喜欢玩弄的财技有很多种。其中,最容易被投资者发现“马脚”的是在多地递交的报表数据不相同。这就是俗称的“几本帐”,如果是一家诚实的上市公司,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本帐目呢? 上市公司喜欢撒谎,对投资者而言并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在可以融资融券的今天,做空一只股票赚取的利润甚至比做多一只股票还丰厚。“美国沽神”保尔森在2008年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利润,所用的绝招通过衍生工具放大后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做空”。 在内地,虽然目前直接做空股票的途径基本上只有一条,即融券,而融券的成本很高。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改变,因为决策层正在酝酿更多的融券工具。 (理财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