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王家大院掠影

发布时间:2009-11-11

 

 

 

 

 

 

连片的屋宇象一曲华丽的乐章,节奏分明,气势恢弘。游人在深井般的大院里,徘徊四顾,探询沉淀了数百年的故事。屋脊的龙首,极具中国风格,动态的造型,传达了主人对未来的希望。

 

 

 

 

 

工整对称的图案因用材的精细和着色的鲜艳而显得大方之中透出活泼、灵动,让一扇极为普通的窗户和门成为一道风景。

 

 

 

中国建筑之华丽回眸

 

■ 干雪霏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为主体呈现的面积4.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大院现存五堡,分别为红门堡(恒贞堡)、高家崖(视履堡)、西堡子(崇宁堡)、东南堡(和义堡)和下南堡(拱极堡)。其中,高家崖和红门堡保存最完整。

 

    空间布局

 

    王家大院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约前1122-771)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风格,堡中阡陌整齐,依山势而上。整体布局特点一是合堡而居的形式,高耸的堡墙保护了族人的安全,如同城墙的缩影,是一种特殊的防御工具。堡内各个院落构建相似,这种一致性使整座大院风格庄重,气宇轩昂。二是巧借地势建宅的设计匠心,每个院落都会抬高一定高度,虽然高差不大,但整个院落层次感大增,人的活动路径也显得灵活多变。

 

    宅院的形式基本统一,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主院和跨院。其中主院又分成前院、中院和内院。前院由堂屋、厢房和倒座组成,由砖构筑。堂屋坐落于正中位置,两侧是厢房。

 

    内院中所有房屋首层均为拱券式结构的锢窑,是供长辈居住的正房,正房作为内院视觉中心,处于宅院最高点,檐柱上悬挂楹联,承载檐柱的柱顶石构造复杂,雕刻精细。房屋二层为木构,作祭奠祖宗之用,这一二两层即所谓“下窑上房”式结构。两侧厢房构造与正房类似,只是低矮许多,由晚辈居住。厢楼为待嫁的千金所居,故又称“绣楼”,厢楼外廊出挑,檐柱的端部承托在柱顶石上,内部的楼梯有双跑,第一跑共十三级台阶,象征女子十三岁就要登上绣楼,直至出嫁,不得随意移步楼下,第二跑直通楼上。

 

    中院是前院与内院的过渡空间,主要功能是连接前后两个院落并将便所从内院中分离出来。主人一般可从堂屋直接进入中院,而其他人只能从堂屋侧面的小巷绕路而行。

 

    院内的垂花门处于居中位置,作为内外分界线。垂花门内即为主人居住的内院,也是整座宅邸的重点。书院和厨院组成了宅内的跨院。

 

    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大院装饰艺术的最大特点即繁而不琐。局部雕刻工艺虽然极其精细,但保持了大面积流畅光洁的曲线,毫无繁缛琐碎之感。如门前的照壁,素色墙体,深色瓦顶,小小的团花装饰精致非凡,多显谦恭之意。高高门楼由青砖建筑,浑厚挺拔,顶端的木窗却经过一番精雕细琢。凡是晋商宅邸,装饰大多与经商有关,而王宅的装饰艺术形象则多用书卷。如书卷踏脚石、书卷窗、书卷门楣、书卷窗台等,光是踏脚石就有十几处之多,由此可见宅院的设计以“开卷有益”为主旨,颇显主人儒雅之风。宅院大门厚重简洁,呈单一黑色,而两侧石雕却精美绝伦,动物抑或人物,均栩栩如生。这种设计既没有被束缚于三纲五常之内,又脱离了乡野低俗之气。可见官商皆通的王氏一族比单纯经商致富的晋商家族具备更高的审美眼光,一座玲珑的宅院成功化解了秩序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在方正的规矩之中显得自在又得体。(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学生)

 

■ 本版摄影/干铁泠(建行浙江省分行)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