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电影与金融联姻:打造“华莱坞”

发布时间:2011-11-23

 严敏

    在所有文化产业中,电影乃是最具规模和最具影响的,尽管与新媒体相比已属夕阳产业,但产业化程度和产值利润仍然数最高,且产业链也仍然最齐全。这些优势在后工业时代和后消费时代尤为突出。

    各国电影在勃发时期资金不外乎来自于:制片厂(公司)的固有资金、票房盈利和版权衍生产品的收益,另外还有政府的拨款和奖金、机构和基金会的资助以及社会的捐款等。好莱坞的资金来源十分丰厚又十分多样。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美林证券等投资银行,聪明钱和银行的资金潮涌而入,多组合、多渠道的投融资占到美国整个电影产业投融资的40-50%,回报率为13-18%

    美国电影业的投融资机制是最完备的,拥有银贷融资、股权融资、委托制作、发行担保、底片抵押、底片接管等许多工具。例如美国的银行系统每年给好莱坞的贷款在20亿美元以上,其最常见的方式是授信,亦即对制片公司进行评估后给予最高的贷款额度。但这通常需要(底片)抵押或(发行)担保。基于电影业风险大且固定资产少,故上市IPO在美国并非主要融资渠道。常用的方式有,制片公司(大多为独立制片公司)出让电影项目的股权权益,投资者作为有限责任合伙人充当联合出品方;另外还有预卖电影一揽子融资布丁模式(海外融资用于跨国合作拍片,而投资者可以合理避税)等。最近又冒出了电影票房期货这种崭新的融资方式,它实质上是赌票房,电影投资者可以直接押注新上映影片的票房,再通过期货合约来对冲风险。这种交易可以让出钱拍电影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在电影票房不佳时仍可借期货避险又赚钱。

    在好莱坞,电影从制作到上映的整个过程中,作为影片版权拥有者的片商从董事会主席、总裁到经理人、制片人为了完成一系列交易而需要进行分期分批的融资。预售可以作为融资的重要方式——好莱坞拍摄大片一般都采用之,亦即在开拍前凭借剧本和物色好的演员阵容便可出售影片发行权,当预售合同签订后买方须预付20—30%的定金——好莱坞大片动辄由几千家影院联线上映,预售金额相当可观。制作公司可以拿这种合同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产品(品牌)植入,原是电影项目的收入来源之一,现也成了重要的融资工具,以至于带出了大片广告化的新做法。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变形金刚》系列。该系列说到底就是为片名玩具以及一些名牌汽车等做广告。今年推出的第3集《月黑之夜》竟有68处植入广告,其中有4个中国品牌——联想电脑、TCL电视机、美特斯邦威T恤和伊利舒化奶加入。据悉,所花的广告费用超过6000万元。导演迈克尔·贝当时向派拉蒙报预算,真让后者大吃一惊——4亿美元。为此,他修改剧本,重新设计,以致有些生拼硬凑,拿变形3D”视效来掩饰叙事的荒诞。

    《阿凡达》全球票房逾28亿美元,创下影史票房新高。但在其包括营销费用在内的总投资5亿美元中,出品商20世纪福克斯仅投入1.5亿美元,60%资金来自两家私募基金公司——Dune Entertaiment(沙丘娱乐)和Ingenious Media(灵巧传媒)。自诩世界之王的詹·卡梅隆拍大片总喜欢追加预算。对此,20世纪福克斯迫使他签了成本控制协议:如果制作成本超过3亿美元,他就要让出大部分的分红。2005年,该公司只给他1000万美元用于开发,在拍摄初期他投入了自已的巨额资金。老谋深算的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为了减少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采以联合摄制模式,吸引多方参与,并以投资协议确保各方的收益。

    联系我国,金融界可以向国有和民营电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同时对传统业务进行创新。比如银行与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合作,发挥投资银行的功能;与产业新领域嫁接,衍生出文化金融、电影金融等;与保险联动,放贷时引入保险公司,使后者成为完片保证公司;与信托联动,让制片公司把作品版权抵押给信托公司,由后者担保申请贷款;与证券配合,帮助电影企业作为创业板上市;推行银团贷款,让制片公司实现在较长时间内拍摄多部影片的打包融资,另外,银行还可以介入卖座影片的周边产品,如网络游戏、手机视频、主题公园等开发的业务,为使金融有序、规范地进入电影产业,首先需要建立权威的咨询、评估(对电影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担保机构和机制,借助其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才能顺畅而有效地进入,不至于出现一窝蜂炒电或者明星酬金与制作费用失调等乱象。

    当前中国电影正处在创作繁荣、产业扩张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期,要成为电影强国,金融业的支持必不可少。电影与金融联姻必将是双赢,让他们共舞吧。

    (建行上海市分行高级经济师)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