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站在移动支付元年

----——记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移动支付研发团队

发布时间:2012-11-21

 本报记者 薛洁

    据报道,央行将在2012年底发布移动支付标准:认同银联基于SD卡的解决方案,即建行推出的方案。

 

    吴越娴熟地从手机侧面取出一张小卡片,对记者说,这是每个手机都有的SD卡,里面储存着你的照片、文档,记者点头称是,同时,它还是一张储蓄卡,里面有你的姓名、账户、19位卡号,你拿着身份证到网点填表就能办一张,说白了,你的银行卡已经放入手机里。

    慕欣接过吴越的话茬继续介绍:这张卡还可以查询、转账、缴费、充值。它还是一个电子钱包,现在里面最多可放入1000块钱,可以在公交、超市、药店支付。

    王明爽不失时机地插了一句:它就是一张植入手机的异形金融IC卡。

    一直稳坐一旁的向前又说:去年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银行卡信息打入SD卡里。不不,确切地说,是先找到一种符合建行利益的商业模式。

    以上几位年轻人都是建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负责移动支付研发团队的成员。他们描述的情景有一个专业名词——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把一张银行的IC卡放入手机里,不用签约也不用与账户进行绑定,原来银行卡的使用特性、形态没有任何变化。团队成员、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电话银行中心副处长邵文圣补充道。

    记者不禁联想:以后出门不用戴钱包了,只要拿一部手机,到处碰碰就可以付账了。然而,您肯定想不到,这一,将碰撞出多少创新火炬,又将激发多少行业,争抢这块利益蛋糕作为一种颠覆性的金融支付模式,它的出现必将导致金融支付市场的重新洗牌。建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电话银行中心副总经理、移动支付研发团队带头人李建峰告诉记者,要想成为移动支付行业引领者,就必须在洗牌之前快速决策并付诸实施。

    2011年春,李建峰接到上级通知,由他负责建行移动支付项目的具体实施。李建峰深知责任重大。然而,摆在他及团队面前的现实是,移动支付在国内外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相关的设施设备和应用系统完全是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找到一种基于建行利益的商业模式?

    那段日子,开发团队成员对移动支付产业信息、特别是移动支付领域中具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了大量学习、研究。

    记者采访时得知,目前,由于金融IC卡加载位置上的不同,产生了三种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第一种是SD卡模式,银行能够完全主导。也是银联一直主推的模式。第二种是SIM卡模式,每部手机里都有一张移动运营商的SIM卡,中移动坚持推SIM方案。第三种方式叫全手机方式,即在手机定制时放一个安全模块,并把金融IC卡信息放进去。

    时间非常紧迫,战略决定利益。为了占据利益链前端,建行高层果断拍板:采用银联SD卡技术解决方式。

    “我们和移动运营商谈得很辛苦。他们说可以在SIM卡打上建行的账户,但前端还有一个中移动的账户,客户在支付时要使用移动账户,当移动账户里没钱时,再用建行账户去充值。等于把建行抛在后面,我们成了人家的出纳,这是建行不能接受的。李建峰平静地说起一年前谈判时的艰难。

    “我们认为,第一,账户必须是建行的,对于客户来说,第三方(包括移动运营商)的账户存在两个天然的不足,一是资金有限,二是应用范围有限。而银行的账户资金量要大得多,且使用范围以及安全性肯定远远大于第三方的。对于建行来说,有账户才能拥有客户,而谁拥有了客户,就有了发展机遇。第二,在支付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建行的账户。

    “一年前建行决定采用SD卡技术方案时,央行还没有出台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你们就不怕白忙活了?对此记者疑惑。

    “虽然当时我们不知道央行最终会采用哪个技术标准,但我们想,作为一个技术标准,一定要考虑市场影响和兼容性。我们当初判断央行的标准应该是银联的标准。李建峰自信地答。

    “这是不是渠道之争?记者最后问。应该说为客户提供的渠道更丰富了。银行就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李建峰又快速补充说:行业争了半天,最终受益者是客户。

    2011年9月18,建行宣布,中国第一个移动支付业务正式推出。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移动支付元年。

    记者的话:采访这支团队非常短暂,但我仍然被他们身上的一种特质感动着: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他们保有快速寻找到符合企业自身利益、但客观上为他们服务的客户带来好处的技术创新能力。让我相信,国有商业银行确实在从经营业务向经营客户转变,虽然他们的转变还稍显不足。另外,假如更多的中国企业拥有这种创新能力,中国才会诞生一个又一个元年

 

附件下载:
2br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