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2012年国际原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02-06

1   2012年国际市场原油走势

 

数据来源:Bloomberg

 

2   欧佩克主要国家原油产量

 

数据来源:IEA

 

3   非欧佩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量

 

数据来源:IEA

 

4   美国原油产量和进口量

 

数据来源:EIA

 

5   世界原油需求

 

数据来源:IEA

 

6   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与WTI原油价格

 

数据来源:BloombergEIA

 

    中东局势、宏观经济和供需结构是影响2012年原油市场的三大主导因素。伊朗成为中东地区的焦点,其紧张局势支撑起油价一、三季度的两轮上涨。全球经济形势波动引发原油需求前景的不明朗,各国央行货币宽松政策支持油价走强。北美能源革命和中东炼油工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世界原油供给和消费的结构,美国或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油国,而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则在控制原油产量的同时发展炼油、化工行业,成为原油需求主要增长点。

    2013年,我们预计欧佩克剩余产能回升、北美产量继续增长,将保证世界原油供给基本稳定;以中国和中东为代表的非OECD国家原油需求将拉动总需求稳中有升。整体来看,国际原油供需均衡,产量和需求都将小幅增长,Brent原油年均价将小幅回落至108美元/桶,波动区间[95120]。北美地区页岩油、油砂油产量增长迅速,原油出现供大于求局面,预计WTI原油年均价93美元/桶,与Brent原油价差有所收减,其走势受美国原油库存变动影响较大,重要输油管道竣工期将成为走势拐点。

走势回顾

    2012年国际油价呈现冲高-快速回落-反弹-震荡回落的“M”型走势。Brent原油期货开于107.38美元/桶,收于111.11美元/桶,涨幅为3.47%,期间最高价128.40美元/桶,最低价88.49美元/桶,全年平均价111.68美元/桶,同比上升0.77美元/桶。WTI原油期货开于98.83美元/桶,收于91.82美元/桶,跌幅为7.09%,期间最高价110.50美元/桶,最低价77.28美元/桶,全年平均价94.15美元/桶,同比下跌1.05美元/桶。WTIBrent两大原油期货价差扩大10.74美元至19.29美元。

    中东局势、宏观经济和供需结构是影响2012年原油市场的三大主导因素:(1)以伊朗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是油价在一、三季度走高的主要原因;(2)全球经济在年初展现强劲复苏态势,二季度后欧美经济陷入低迷,三季度各国央行以宽松货币政策提振经济,宏观和货币政策对原油市场影响仍然较强;(3)美国原油产量上升、消费下滑,中东地区原油产量稳定、消费上升,世界原油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关系发生转变,引起WTIBrent两大原油价差拉大。

    在以上因素影响下,原油走势呈现四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初至3月下旬,油价延续2011年末的升势,期间升至2012年最高位,之后维持高位震荡。伊朗紧张局势是此轮上涨的主要推动力。1月初多重利好刺激油价大涨:美国制裁伊朗央行,禁止任何与伊朗央行有交易往来的企业与美国金融机构进行贸易,从而将伊朗央行从世界经济体系中孤立,并派遣航母进入波斯湾巡逻;伊朗也频频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海上军事演习和威胁封锁海峡表示抗议;中国和美国的PMI数据向好,美国工厂订单增加。年初上涨后油价震荡回落,至1月底重拾升势,主要原因是中东局势引起投资者对供给的担忧:欧盟外长会议决定未来将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叙利亚一条输油管道遭到爆炸袭击,也门工人罢工导致其最大油田停产。此外,2月初美国能源署上调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2月中旬欧盟就救助希腊达成协议,推动油价在224升至2012年最高点。2月底之后,油价高位震荡但上升乏力,因各个供给方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供给担忧情绪得到缓解:沙特表示其原油增产能够应付伊朗原油出口下滑的缺口,利比亚原油产量也在战后显著恢复,市场传言英美有可能共同释放原油储备。

    第二阶段:4月初至6月下旬,油价先缓慢回落,后快速下跌至年度最低点。全球制造业数据疲弱、原油库存上升和欧洲债务危机打压原油需求前景是此轮下跌的主要原因。4月,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意外持续上升,库存增加了近3千万桶,增量接近金融危机后最高水平。中国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和5月制造业PMI下滑,欧元区4月制造业数据萎缩,尤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制造业出现萎缩。5月初希腊大选再次未能产生占有多数席位的党派,并且反对紧缩计划的极左翼政党Syriza的支持率排在第二位,这放大了希腊撕毁救助协议、退出欧元区的可能。5月中旬第三轮伊朗核谈判开启,中东局势得到缓和。在众多利空因素影响下,油价快速下跌,在621达到近两年最低水平。

    第三阶段:6月末至9月中旬,油价触底反弹,回升至年初水平,反弹的主要动力是原油供给遭遇意外情况打击、欧美央行释放宽松货币政策。629,欧盟峰会取得意外进展,允许EFSF/ESM资金直接用于欧元区银行的资本重组,打破银行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恶性循环的局面,同时,欧盟决定自71正式禁止从伊朗进口原油,油价强劲反弹,创下年度最大单日涨幅。7月,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叙利亚、以色列和伊朗地区的紧张形势升级,伊拉克到土耳其的输油管道发生爆炸。8月至9埃内斯托艾萨克热带风暴袭击墨西哥湾石油生产区,而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开始下降,供给层面担忧上升推动油价反弹。此外,欧洲央行宣布新的购债计划、美联储推出开放式QE3,发达国家央行的宽松政策也对原油市场形成利好。

    第四阶段:9月下旬至年末,油价在较窄区域内震荡并小幅走低,原油市场供需结构维持稳定。一方面原油供给担忧消退,沙特和美国多次声明考虑增产、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以平息市场担忧情绪;美国原油产量增长更令市场对供给信心增强,IEA发布报告称美国页岩油产量将持续增长,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原油生产国,实现原油自给。另一方面,原油需求前景有所改善,年末中美日等国选举平稳完成,美国10月非农就业数据和中国11月制造业PMI数据较好,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回升。

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中东局势紧张后趋缓,欧佩克供给持续稳定

    2011年利比亚内战之后,2012年伊朗问题成为中东地区关系紧张的主要导火索。欧洲出口禁令和欧美制裁对伊朗原油生产和出口造成显著冲击:原油产量从2011年的363万桶/天降至2012年末的270万桶/天;出口量下降更为显著,以油轮运输量预测,20129月伊朗原油出口量已跌破100万桶/天,为20年来最低水平。

    虽然伊朗的产量出现大幅下滑,但欧佩克整体石油产出在2012年稳中有升。一方面,上半年沙特、科威特等国释放石油产量应对伊朗产出下滑的缺口。另一方面,利比亚和伊拉克石油产业恢复迅速,利比亚国内秩序稳定后产量很快恢复至内战前水平,伊拉克的油田建设项目逐渐投产,其产量已达近十年来最高水平,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

    但是产量释放的同时,欧佩克剩余产能也在缩小,20126月已降至不足200万桶/天,引发市场担心欧佩克增产空间不足。因此下半年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国有序安排产量稳中有降,保证产量调控空间。同时,欧佩克产能建设也逐渐改善,沙特Manifa油田、阿联酋Umm LuuNasr油田、伊拉克油田等项目将在2013年陆续建成投产。预计2013年欧佩克产能将提升120万桶/天,充足的产能空间会限制Brent原油的上升空间。

能源革命引发能源独立,非欧佩克供给出现结构性变化

    2012年,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供给实现了40万桶/天的增长,其中北美地区增长80万桶/天,而北美外地区下滑40万桶/天。增产的主要区域是美国页岩油产区和加拿大油砂产区,减产的地区包括叙利亚、南苏丹、也门等政治动荡国家和巴西、欧洲北海等因自然和技术问题减产的区域。

    近年来,北美地区已逐渐成为非欧佩克乃至全球原油供给主要增长点,这种变化最主要原因就是在美国悄然降临的页岩油气能源革命

    多年来,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能源储备、支持新能源商业化开发的信贷、税收和补贴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效促进了页岩油气领域各方面技术关键点,如资源、地质、干馏、燃烧、环保、水供应等关键点实现重要突破。在开发的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页岩的环境保护法规,保障页岩油气项目规避破坏环境风险。

    通过这些努力,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采页岩油的国家。目前,美国探明页岩油3,036亿吨,其中可开采量在7001,500亿吨之间,相当于美国常规原油可开采量26.2亿吨的26倍,或沙特356亿吨的两倍。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储量和可开采量数据还在不断向上修正。

    “能源革命对美国最大的影响就是未来可能实现能源独立。随着美国本土原油产量的提高,其进口原油量由2006年高峰期进口1,100万桶/天降至目前800万桶/天。同时,页岩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为美国提供廉价天然气电能,更多的机动车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美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天然气消费比例上升,原油消费出现相对缩减。此外,加拿大的油砂产油量迅速增长,加拿大本国难以消费的原油大规模出口美国。因此,美国国内原油供给显得越发充足,从中东、西非等地进口原油量不断下降。

中国、中东支撑世界原油需求,发达国家需求萎缩

    2012年全球原油需求稳健增长,达8,942万桶/天,同比增长51万桶/天,其中非OECD国家原油需求增长101万桶/天,而OECD国家需求出现萎缩,延续了近十年来OECD国家需求下降,非OECD国家需求上升的趋势。

    2012年,OECD国家需求下滑势头较2011年加快,亚太国家表现好于欧洲和北美。日本在地震后关闭了大部分核电站,大幅提升燃油发电量以弥补电力供给缺口,因此日本原油需求增长较快,是OECD国家需求的唯一亮点。非OECD国家中,独联体和拉美国家基本稳定,中国和沙特成为世界原油消费的主要驱动力量。

    2013年,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改善迹象不明显,且日本核电站重启后原油需求回落,预计OECD国家原油需求将延续下滑态势,但随着欧美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企稳,OECD全年需求下降幅度将小于2012年。

    中国、中东地区、拉美地区等非OECD国家需求仍然是2013年的主要增长点。2000年以来中国需求增量占非OECD国家的30%以上,但2012年中国工业增长放缓,原油需求增量贡献度也降至15.7%。十八大之后,中国继续以保增长为主要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政策利好支持下,今年GDP可保持7.5%-8%的增速。经济回升将带动2013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长25万桶/天,对非OECD国家贡献度达20%

    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的石油需求在过去10年保持快速增长。沙特依靠其廉价的石油资源,正在从上游原油开采业向下游石油炼化业拓展,化工行业产量迅速提升。预计在工业需求拉动下,2013年中东地区原油需求将增长30万桶/天,对非OECD国家增量贡献度达24%

    在这些地区的带动下,2013年全球原油需求的上升速度将快于2012年,预计非OECD国家需求增长125万桶/天,OECD国家需求下滑40万桶/天,全球需求增长为85万桶/天。

原油库存延续季节性变化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原油库存存量及增速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与美国、欧洲等主要OECD地区经济复苏缓慢有关。

    我们预计世界原油库存在2013年上半年持续上行:一季度在美国财政悬崖的影响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加之美国原油库存已经处于高位,一季度库存可能高于往年;二季度受季节性需求疲弱和供给集中释放影响,库存会在二季度末走升至年内高点。下半年,受欧美经济复苏和季节性需求提振,原油消费进入旺季,欧佩克产量在库存高峰后产量调控,原油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

2013年展望

Brent原油:供需结构稳定,价格前低后高

    2013年,Brent原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将出现复苏迹象。供给方面,北美以外的非欧佩克国家一些原定于2012年投产的项目推迟至2013年,使得北美以外非欧佩克产量下滑幅度在未来两年逐渐收窄;中东地区在阿拉伯之春浪潮过后进入相对平静期,且剩余产能空间充分,产量将在欧佩克有意调控下保持稳中有升。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IMF预期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高于2012年的3.3%,原油消费也将受到经济复苏提振,预计2013年全球原油消费量增长100万桶/天。

    2013Brent原油市场供给基本稳定,欧佩克产量调控政策是影响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需求上半年逐渐走低,下半年各国经济复苏刺激下反弹。预计全年平均价格为108美元/桶,较2012年小幅下降,走势前低后高,震荡区间为[95120]Brent原油将保持远期贴水的状态,但上半年近月与次近月价差有望缩小甚至出现远期升水,下半年市场供需趋紧使远期贴水重新扩大。

WTI原油:供给充足,去库存有待输油管道运力提升

    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提高,同时能源消费结构性调整使得原油消费占比下降,美国国内原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美国国内生产的原油很难出口到国际市场,美国法律规定石油生产商需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出口许可证方能出口原油,因此美国的炼油厂需要炼制成品油后出口,这也使得美国在2010年底从成品油的净进口国转变为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这种情况下,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高企,尤其是库辛原油库存在20123月突破4,000万桶,创下历史最高水平。随着从加拿大进口和美国国内生产的原油逐渐增加,输往库辛地区的原油增多,但目前库辛地区的原油输出管道仍以输往库辛周边PADD2地区为主,而美国新增炼油产能集中于墨西哥湾地区。20125月,Seaway输油管道开始把库辛原油输往墨西哥湾炼油工厂,但由于运力不足,库辛原油库存仍然较高,导致WTI原油价格与Brent原油产生较大背离。长期来看,有效利用库存,缩小WTI-Brent价差,还有待于美国输油管道建设。

    20131月起Seaway管道运力将由15万桶/天提升到40万桶/天,墨西哥湾炼油产能将得到充分利用,加上季节因素,美国原油库存可能在1季度快速消化。但由于美国炼油厂产能利用率已处于高位,库存会在二季度再次扩大。2013年下半年,Keystone南端管道投产,可以使加拿大北部的油砂原油直接运往墨西哥湾的炼油厂,原油运输成本大幅下降。我们预计,2013WTI价格走势为上升-下降-上升态势,输油管道的投产日期将是重要时间拐点。由于北美产量持续增长,供给充分,预计WTI全年平均价略低于2012年水平,降至93美元/桶,波动区间在[80105],与Brent原油价差将保持在15美元左右。

 建行金融市场部 左其龙 陈浩

 

 

1月基金市场点评

 

    新年股市迎来开门红,政策利好推动指数上行。

    证券市场方面,宏观经济指数稳中有进,证监会及时发布新年工作重点,融资融券范围进一步扩大等政策利好推动新年股市保持上涨势头。从政策面上看,证监会密集出台QFII扩容、完善退市制度等利好;从技术面上来看,全月两市指数延续了上个月单边上扬的走势,震荡上行;板块方面,酿酒食品板块本月下跌5.65%,跌幅居前;券商板块本月上涨11.96%,领涨各个板块。

    国债企债指数再创新高,债市繁荣或将延续。

    债券市场方面,国债企债的持续上涨吸引大量资金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截至131,国债指数以盘中最高的136.12点报收,月涨幅达0.25%;企债指数也实现大幅上涨,报收于160.76点,涨幅达0.73%;此轮债市牛市已维持26个月的连续上涨。

    股票型基金继续跟随大盘上涨,投资板块影响净值涨幅。

    在医药板块大幅上涨的带动下,汇添富医药保健股票基金取得11.59%的月净值涨幅,成为本月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涨幅头名;长信内需成长股票基金持仓比例最大的华夏幸福下挫8.01%,本月净值下跌0.59%,成为本月唯一一只净值下跌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

    ETF基金全线上涨,消费类ETF基金排名继续靠后。

    金融服务类股票,尤其是券商板块的大幅上涨,带动相关ETF实现较大净值涨幅,国泰上证金融180ETF登顶本月涨幅榜,月净值涨幅达17.08%;酿酒类股票的集体下挫拖累消费类ETF月净值涨幅。

    激进配置型基金排名波动明显,老牌基金卷土重来。

    旗下两只重仓股海正药业与东阿阿胶月涨幅均超过15%,东吴进取策略成为本月激进配置型基金涨幅冠军;去年一度表现抢眼的广发内需增长混合则受所持有地产股和酿酒股的拖累,月净值微涨0.12%,排名垫底;去年一度沉沦的华夏系基金本月强势回归。

    混合型基金集体飘红,投资板块影响净值表现。

    宝盈核心优势意外蝉联标准混合型基金涨幅冠军;金元惠理宝石动力混合基金则受到持有的酿酒股拖累以及所持债券涨幅较小的影响,本月净值涨0.42%,成标准混合型基金排名倒数第一;2012年度涨幅冠军国投瑞银稳健增长本月表现不佳,月涨幅4.62%,排名中游。本月保守型混合基金涨幅第一位置被全部资产投入可转债的长信可转债A11.50%的月净值涨幅获得;尚未度过建仓期的天弘安康养老混合基金以1.59%的涨幅排名倒数;去年赚足投资者眼球的国联安安心成长本月表现平淡,以7.41%的月涨幅位居中游。

    受益债市指数上涨,普通债券型基金继续稳健表现。

    普通债券型基金本月再次实现全体上涨,其中,国投瑞银稳定增利以4.56%的月涨幅再次领跑普通债券基金涨幅榜,重仓持有的工行转债上涨8.36%成为其连续上涨的重要动力。

    封闭式基金跟随大盘上涨,稳定表现或可持续。

    1月份,封闭式基金指数延续了上个月的反弹走势,继续上扬。截至131,封闭式基金指数报收于8428.39点,上涨6.19%。从基金净值来看,基金汉盛实现9.56%的月净值涨幅;基金泰和则以1.86%的月净值涨幅成为本月涨幅垫底。从市场价格来看,基金开元月价格上涨达11.40%,涨幅居前;基金泰和则以2.13%的涨幅成为本月价格涨幅最疲软的封闭式基金。

    市场差异影响QDII净值表现,股票型QDII涨幅居前。

    QDII本月净值表现亦呈分化格局。富国全球债券QDII月净值下跌1.28%,成为本月垫底,以易方达黄金主题为首的资源黄金类QDII也出现在倒数位置;美股和港股QDII则继续领跑QDII涨幅榜;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则以2.36%的涨幅位居中游,华宝兴业海外中国则以7.00%的涨幅出现在涨幅榜前三位置。(余音)

附件下载:
2bt1.jpg
2bt2.jpg
2bt4.jpg
2bt5.jpg
2bt6.jpg
2bt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