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光影

发布时间:2013-03-06

 

 

 

 

 

 

政治与艺术,争光与杨威的嘉年华

——第85届奥斯卡奖项述评

 严敏

    美国时间2241730-2100,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全球约10亿观众收看。24年度成就奖尘埃落定。本届奥斯卡人人有奖,皆大欢喜政治片、改编片和伦理片、动作片均有斩获。最大的惊喜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囊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视觉效果4项奖。

    7年前,李安已获得最佳导演而成为华裔第一人,此次在有强大竞争对手斯皮尔伯格入围的情况下,再获殊荣,不仅为华人争光,对内地影人也是一种激励。他的成功在于不断地在不同领域内探索,把东方和西方的伦理,美学、哲学和人文精神完美地融合,表现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皆可接受的普世价值。《少》的成功也让3D绝境逢生。李安致感言时除了讲英文和中文之外,还说了印度的敬语“Namaste”(梵文,意为我向你内在的神性致敬),印度民众欣喜若狂。多位宝莱坞明星在推特上致谢李安:他的致辞提到印度,是多么珍贵我们应该向他回敬呀。虽然《少年派》同时赢得了最佳视觉效果,但讽刺的是其视效制作公司节奏特效却申请破产裁员,是日500名员工在剧院外抗议。因为当台上领特效奖的4位得主想呼吁好莱坞提供金援时却因发言时间过长而被消音。

    2012-2013整个好莱坞颁奖季中,华盛顿的参与度都很高,比尔·克林顿在金球奖的出席达到了此前的巅峰。本届奥斯卡也不例外,4部政治题材影片捧走了8项奖。在造势方面,《逃离德黑兰》和《林肯》分别请来两位前总统卡特和克林顿来拉票,还砸下1000万美元在洛杉矶的各大电视台狂打30分钟宣传广告。前者给每位投票人送DVD,后者则送4本专著和斯皮尔伯格的亲笔短信。《逃离德黑兰》在宣扬美国国会和打造美国英雄上比《林肯》更为出奇且更具现实针对性,最后翻盘并被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授奖,同时还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剪辑两项大奖。一吐小本未能提名最佳导演的恶气,这代表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里的年轻派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也弥补了作为该片制片人之一的乔治·克鲁尼去年未能捧回小金人的遗憾;《林肯》和《被解放的姜戈》均有不俗表现。《猎杀本·拉登》本来入围并夺得重要奖项的希望很大,但最终因得罪了CIA未能延续《拆弹部队》的辉煌。

    表演奖的竞逐十分激励,在多位前影帝、影后中间展开。英国的丹尼尔·刘易斯超龄演出,从口音、笔记到神态都宛如林肯上身。成为奥史上第一位三冠帝(好莱坞巨星杰克·尼科尔森2次封帝,但1次获男配角奖),全场3000多名来宾起立为他喝彩。现存最会演戏的男人全宇宙最会演戏的女人梅里尔·斯特里普手中接过了小金人,同样意味深长的是,美国人演的撒切尔夫人和英国人演的林肯均斩获了奥斯卡的表演奖项。刘易斯的接片相当谨慎,至今只接了十几部片子,《林肯》一片本要在《战马》之前筹拍,因斯皮尔伯格没有劝动他,所以才延后开机。最后是《辛德勒名单》的主演连姆·尼森前去用激将法劝说才奏效。上台领奖时,代刘易斯展现了自己幽默的一面,他半开玩笑地说3年前其实自己考虑出演撒切尔夫人而斯特里普才是斯蒂芬心中扮演林肯的第一人选。媒体将此评为典礼上的最佳笑话。不过说完笑话后,代刘易斯也难掩激动之情掉下男儿泪。

    最佳女主角劳伦斯代表了好莱坞新一批女演员的成长,“90新星詹妮弗·劳伦斯凭借《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收放自如地演绎了一个神经兮兮的怪女人力克斯特里普第二的查斯坦和新浪潮偶像丽娃。成为奥史上最年轻的影后(22岁)。从2010年《冬天的骨头》开始,詹妮弗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气质就吸引了不少制片和导演,此次夺魁是良好的开端,为其后主演的《饥饿游戏》后续剧集更是添加了卖座砝码,想必狮门影业也正在庆幸自己押对了宝。不过劳伦斯上台时因地板刚打了蜡且礼服过长(已减去6寸),还是扑倒在台阶上,坐在前排的休·杰克曼冲上去将她扶起。致辞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们起立为我鼓掌是因为我摔了一跤,这太尴尬了。

    最佳女配角授予30岁的安妮·海瑟薇,她为了演好《悲惨世界》中的苦命女芳汀,牺牲自己的清纯美女形象,减重10斤,剪短发,并苦练歌技。她在舞台上同样献唱了《悲惨世界》的主题曲《我曾有梦》,声泪俱下紧扣心弦。领奖时她异常激动地说:希望不久的将来,芳汀的悲惨遭遇只会在虚构的故事里出现,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再有。

    入围最佳男配角的5人都获过奥斯卡表演奖,公认的实力派,最后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在《被解放的姜戈》中饰演德籍医师出身的黄金猎人,同男主角的戏份相当而折桂。他与昆汀的两次合作均告成功,也是他继《无耻混蛋》后第二次捧得该奖。致辞时他用影片中的台词向昆汀表示了最高敬意。《被解放的姜戈》这部戏在前期公关并不积极,因为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很有信心自己的片子会吸引评委们的目光,但事实却是年底颁奖季评委们根本无暇顾及。后期加大公关力度后,评委们才逐渐关注这部影片,并给予了高度肯定。从这部片子同时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就能看出评委们有多喜欢它,该片并不是这个奖项一贯的审美主流。

    《爱》毫无悬念地捧得最佳外语片,女主演丽娃在杜比剧院度过了86岁生日。

    不能不提的是《猎杀本·拉登》和《007:大破天幕危机》两部影片在最佳音效剪辑奖上的平分秋色,堪称本届奥斯卡最大惊喜。因为在5000多张选票中,只有两部影片获得了一模一样的票数后,才能平分秋色,差一票都不行。上次奥斯卡的双黄蛋还是在1994年第64届的最佳短片项目上。

    阿黛尔的《SKYFALL》一曲获得最佳原创歌曲奖也是众望所归,这其实要谢谢导演萨姆·门德斯,整个片首采用了整首歌曲,才得以让阿黛尔的发挥与007一贯的音乐风格得以完美融合。如果像《饥饿游戏》一样,导演只给了泰勒·斯威夫特片尾的一小段演唱的话,可能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

    本届颁奖礼定位在庆祝电影音乐,除重现《芝加哥》、《梦幻女郎》、《悲惨世界》的歌舞场面外,多位实力派歌星登台献唱,表演精彩,挽救了开场的颓势和主持人不得体的笑话。芭芭拉·史翠珊36年后首次登台演唱老歌;简·方达颁发最佳导演奖;《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又唱又跳;乔治·克鲁尼追忆已逝影人;哈莉·贝瑞为007电影50大寿致敬的活动揭幕,成为近年来颇赏心悦目的一届颁奖典礼。

 

当我们谈论奥斯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砂时计

    每个春的开始,奥斯卡美人总会款步而来,人们谈论她,爱慕她,咒骂她,就像爱情,就像所有得不到的女神一样,得之难,忘之更难,久而久之,郁结于心,凝结成了朱砂痣。作为门外汉,对于美人,我们不求近身,只是远远观望,在坊间茶余饭后,自以为是的品头论足罢了。那么当我们谈论奥斯卡是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美人之起

    电影的起源,众说纷纭,特别是电影之父这一无上的荣耀美国人和法国人争论不休了一个多世纪。但是,电影江湖真正霸主的帅印,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在美国人手上紧紧攥着,不曾旁落,而这,其实主要就是归功于奥斯卡的创办。1927年米高梅公司总经理路易斯梅耶草拟了一份关于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提案,该学院以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的质量;发展文化、教育与艺术而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表彰成绩显著者促进技术研究的技术方法、设备的改善;听取电影界人士的呼声,推进大众和电影企业的教育活动为主旨,力争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不过很快,学院把工作的重心侧重到了用颁奖的方式来嘉奖在电影摄制方面有显著成就的人士, 1929年5月16第一届奥斯卡奖成功举办,而此后奥斯卡奖成为美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在此后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将电影这一艺术很好与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很好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进步。可以说,正是奥斯卡让电影的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互相成就,使得奥斯卡成为了全球电影产业最高的荣耀,最神圣的存在。也许会有人不屑一顾,在艺术与商业间不停游走的奥斯卡似乎更像个掮客?nonono,如果你懂美人诞生的初衷,你便会理解奥斯卡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取得平衡是如何一种美。

美人之姿

    这美人之美得还从奥斯卡评选规则说起。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电影产业奖项,奥斯卡所有的奖项设置是以整个行业所需涉及的各个工种环节来确定的。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奖项的设置不断丰富充沛,直至形成如今的奖项结构,不断实践着学院设立之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的质量这一初衷。正因为规则是关注电影产业所有环节的,其褒扬必然会对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以及从业人员的不断涌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影是一种集文学、摄影、音乐、表演等艺术,需要由以上各行业的人脑来创造,整个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保障,那么兜兜转转,必然绕不开电影之商业化,可以说,商业化是电影艺术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艺术、技术与商业间的平衡促进了行业良性、健康、向上发展。如何做到平衡,就需要经由奥斯卡的近6000名评委投票得出。这5000多名评委均为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拥有投票权的各类会员。这种类似于全民普选的奥斯卡评选规则,与全世界大多数影展的评选规则,特别是标榜艺术至上的欧洲三大影展每年更换、各个不同的七八位特邀评委负责评奖(而且评委会主席一般还拥有更高的投票权重)的,类似于贵族分封的评选规则,形成了鲜明反差,可以说完全承袭了美国国家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观。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中继续探讨。由于奥斯卡以推动电影科技发展为初衷,那么在人为投票中产生的技术与人力的角力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近6000名评委当中,演员的人数最多,是最大的投票团体,他们选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一定是以演员表演功力为标准的影片。对于演员没有多少发挥空间,主要靠视觉特效抓人的大片或者动画片很难染指最佳影片,比如当年《阿凡达》、《星球大战》等等,皆因此落败。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缺憾,是奥斯卡最大的短板,但是只要是人为评选的比赛,从来就没有无暇的,而且从美学角度来审视的话,缺憾是构成美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正是这种器械与人的不断角力,才为电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张提供动力。而这,更是奥斯卡美之所在。

美人之神

    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历届奥斯卡的提名影片便很容易得出这样的观点:奥斯卡奖是美国普世价值的终极产物。美国精神内核影响着奥斯卡百年历史,而奥斯卡也在一次次的风头无俩中成为宣扬美国价值的排头兵。很多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事实上,这样泛政治化、粗暴地去理解奥斯卡,也只能说是一种遗憾。美国宣扬的普世价值是基于西方社会自由、平等、博爱这一资本主义精神外化而来。这三点基本阐述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内涵,落到实处,就在上。从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来看:《南国野兽》讲人与自然,自然与文明;《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典型美式励志片,关于社会边缘的人怎样重新走进由人构成的社会中;《猎杀本·拉登》是几年来美国人的噩梦与清醒;《林肯传》在美国人因着无力的现实而去短暂的历史中寻找未来的方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试图在人与宗教,理性与宗教的迷茫中找寻答案的片子;《爱》是更是用艺术作品的两个永恒之一来向人致敬等等。那些过于商业,急功近利,气急败坏的投机片(这很大一部分都被有幸地划入了艺术品的行列)很难融入奥斯卡大家庭,即便作为评委的美国影艺学院成员多是犹太人,多持民主党自由派观点,多有着悲天悯人的责任感。从人出发,在作品中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或者在作品之间把握艺术和商业的平衡,是每一届奥斯卡的评选基线。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基线才能看明白最佳影片的取舍,和一次次所谓的黑马和意外。

 

别致的主题海报

 

一夜风流

 

与狼共舞

 

泰坦尼克

    为了向历届最佳影片致敬,本届的主题海报设计成由84座金像奖组成,而每一座都体现当届最佳影片的特点。比如上届金像奖船上燕尾晚礼服,凸显《艺术家》的黑白默片特点;2010年度最佳影片是《国王的演讲》,金像的设计是扭过脖子对着复古式麦克风演讲;2009年度最佳影片是《拆弹部队》,故该届的金像船上厚厚的防爆衣,十分可爱。

    有几届的金像装扮一眼即可看出,例如《泰坦尼克号》夺魁的一届是如杰克般张开双臂站在船首;《与狼共舞》的金像装扮成印第安人。另有些金像则考验影迷们的记忆。例如《美丽心灵》的金像消失不见,只剩下底座,这是因为该片男主人公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常常在演讲时逃跑,小金人自然神隐。

 

华人奥斯卡历史

    尽管中国内地电影在冲奥长途中每每空手而归,但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和远赴海外发展的华裔却都有不错的夺奥成绩。据统计,奥斯卡奖创设以来共有17人次(14人)获得殊荣。其中,获导演奖、配角奖、摄影奖、音乐奖的各2次,获短片奖3次。分别为:

    ● 李安:以《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分别获得第78届和第85届最佳导演。

    ● 黄宗沾:以《玫瑰纹身》和《赫德》分别获得第28届和第36届最佳摄影(黑白片),他在上世纪30-60年代蜚声好莱坞,做出了一些列革命性创新,如最早使用手提式摄像机,用黑丝绒当反光板让女演员的眼神更美等。

    ● 周理查:以《星球大战》获得第50届最佳剪辑。

    ● 林达·亨特:华裔混血儿,以《生活危险的一年》(反串男性角色)获得第56届最佳女配角。

    ● 姜岳:移民柬埔寨,以《杀戮之地》获得第57届最佳男配角。

    ● 苏聪:旅德作曲家,以《末代皇帝》获得第60届最佳音乐奖。

    ● 李安:以《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最佳外语片。

    ● 谭盾:以《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最佳音乐奖。

    ● 鲍德熹:以《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最佳摄影奖。

    ● 叶锦添:以《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最佳艺术指导。

    ● 虞琳敏:以《呼吸的代价》获得第69届最佳纪录短片。

    ● 杨紫烨:以《颍州的孩子》获得第79届最佳纪录短片。

    另外还有上影集团工程师晏仲芳因发明新型照明灯而获科技一等奖等。

 

编辑手记

   奥斯卡专版已经开版三年。第一年首块版面是纯粹的观影指导和分析,第二块专版有了更多撰稿人的参与,将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现场更丰富、真实地还原给读者,而第三块版面,我们则希望从“看热闹”过渡到“看门道”的阶段,所以不仅有对现场的还原,还剥开了一点点奥斯卡奖项由来和历史的原貌,才有了这篇《当我们在谈论奥斯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在策划每年的奥斯卡专版时我的疑问。难道奥斯卡只是年复一年的PARTY盛宴和俊男靓女吗?

    一定不是这些支撑它走过了85岁的高龄。

    当凯瑟琳·泽塔琼斯在舞台上还原《芝加哥》中的妖娆舞姿时,当芭芭拉·史翠珊静静地站在那里唱着《往日情怀》时;也是失意于最佳导演时,斯皮尔伯格隐晦的一笑,更是本·阿弗莱克领奖时的语无伦次。每部影片的精彩终归还是人的精彩,《珍珠港》出道时一举成名的本,后来因接片不慎被好莱坞遗忘,转而退居幕后,平静的结婚生女,连续导演了三部片子,均获奥斯卡提名,《逃离德黑兰》是自1981年以来首部未获最佳导演提名而斩获最佳影片的电影。这简直就是一幕真人版好莱坞美国梦的实现。

    那些真正做好电影、拍好电影、演好电影的人终不会被它遗忘。

 

附件下载:
4b0.jpg
4b1.jpg
4b2.jpg
4b3.jpg
4b4.jpg
4b5.jpg
4b6.jpg
4b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