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3-03-13

瞬间focus ·香港礼宾府开放日

 

 

 

 

    适逢杜鹃花开,香港礼宾府每年会有一天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今天,2013310,艳阳高照,10点开门,可930门口已排起了长龙,大门一开,人们慢悠悠的排着队就算是开始参观了,路线是提前设计好的,用绳子和指引标识提醒民众按顺序参观,满院的杜鹃花和各种知名、不知名的花把这仿佛本该很严肃的地方装点的分外妖娆,平添了一丝暖暖的春意,好不惬意。

    香港礼宾府(1999年改名前称为总督府)始建于185110月, 185510月官邸落成,第四任港督宝宁爵士(1854-1859)成为首位主人。

    香港礼宾府是法定古迹,受《古物及古迹条例》保护。它的建筑外型兼富新古典建筑风格和热带格调。历任28位香港总督中,25位曾以礼宾府为官邸和办公室。3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除董建华只在此办公并未居住外,其余两名均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冰蓝/摄

 

归隐

话匣子topic · 俞可

    历史惊现巧合。225习连会举世瞩目,掀开国共合作新篇章。89年前的225,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海执行部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此乃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标志,毛泽东出任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并代理文书科主任。于教育史而言,执行部领导层中竟然有三位大学校长赫然在列:工人农民部部长于右仁与秘书邵力子为时任上海大学正副校长,青年妇女部秘书何世桢为持志大学校长。

    何世桢(1894-1972),出自扬州翰林世家,其家族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为情同手足的三大姻亲。曾祖父何俊与祖父何芷舠均受正一品封典,覃恩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1901年,因愤慨于《辛丑条约》,何芷舠毅然弃置祖宅,率子孙家眷百余人浩浩荡荡南下上海,立志以实业振兴民族经济,却对现代工商制度无知,最终惨遭洋人重创,百年家业毁于一旦。何芷舠痛定思痛,坚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遂变卖金银首饰,送孙辈出洋留学。二公子何声焕之子何世桢何世枚兄弟便以美国密执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来告慰祖父。而他俩最大孝行莫过于创办持志大学。

    192412月,上海西体育会路,私立持志大学诞生。何应钦亲笔与年俱进,蔡元培挥书进德修业,于右任题写成德达才。胡汉民担任名誉校董。何世桢定校训为: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何氏家族的夙愿都凝聚于这十五字校训。字字珠玑,字字血泪。

    创校期间正值沪上兴起私人办法政学校的热潮,且何氏兄弟为中国海洋法系奠基人,法科立校便是审时度势之举,由此造就一批法学功勋人才,而这些甘愿称自己为何世桢门生的法学权威自然奠定何世桢在中国法学的地位,其中就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起草人、中华民国代理最高检察长、入选海牙国际法学院1948年世界50位杰出法学家的杨兆龙,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倪征燠。

    持志大学,饱蘸着何世桢全部青春,印记着整个家族的夙愿,却两度毁于日军炮火。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该校首先遭袭,七年心血毁于一旦。战后,何世桢筹措经费重建校园。1937年,八一三战事,该校新建校舍概遭日军机关枪队纵火焚毁,藏书33000余册(其中外文12000册)及器材、教具损失殆尽。何世桢率全校师生赁屋上课。是年1028日,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成立,持志大学为理事学校。

    1939年,汪精卫单方宣布何世桢当选中央常委,并许以立法院长之高官厚禄。何弃如草芥,汪耿耿于怀。913,汪伪特工总部唆使暴徒捣毁持志大学。何世桢为保全民族气节,保障师生安全,毅然宣布持志大学及附中停办,从而彻底粉碎汪伪劫持大学之阴谋,持志大学由此免遭沦丧。重庆国民政府却只凭传言,断定何世桢已叛变投敌,于次日下令关闭该校(此举实为苦肉计,旨在打入敌营内部,利用日伪各方之间矛盾探知情报,最终瓦解敌方)。从此,持志大学彻底消逝。

    抗战胜利后,何世桢在沪负责接收日伪财产,并以战后中华民国法学会上海市分会首届常务理事会主席身份驰骋于法学界,却矢口不谈复校。身为孙中山耳提面命的嫡传弟子以及孙中山钦点的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上海三名代表之一,并与廖仲恺、李大钊等共同担任党章审查委员会委员,官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次长(未赴任),何世桢在政坛财界杏苑学林呼风唤雨,复校可谓举手之劳。

    放弃复活,只是因为该校历史使命已告终结。如果说,何世桢1924年创办持志,旨在雪耻,雪家族之耻,那么,何世桢1939年放弃持志,亦求雪耻,雪民族之耻。耻既已雪,归隐在即。归隐何尝不是一种超越——对自我的超越?

    归隐恰恰是教育家办学的底线。学校并非愈久弥坚,非大即强。学校也有生命周期,同样需要归隐。如今,随人口红利的减退以及高教内涵的提升,一大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院校是否也该止步于扩招使命,效仿持志,适时归隐?

 

珍贵的“奥威尔的反问”

心归何处anchor · 章沐

    既然是人类两大问题之一,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难免不随人类生存发展的足迹而被提出来。宗教,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的天国,便是安放心灵最理想的一块乐土,这是向外寻找;从亚里斯多德、孔子到宋明理学,则是把人的目光引向人自身内部,教人们到心灵里去寻求归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的:让心走向心。我赞赏后者。在人与人构成的社会中,心灵的问题只能到心灵中去寻找。

    涉及从心走向心的话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同情心。

    同情心,也称为奥威尔的反问。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是英国作家,在临死前,他还以《1984年》长篇小说对独裁统治的恐怖情景作出了预测性的描绘,但传播得最广的,却是被作为人的同情心代称的一句反问。那是1936年,他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在战场上担任狙击手。一天清晨,他发现敌军战壕里走出一个光着身子的士兵,没有武器,双手提着裤子。奥威尔当然知道,按照战地常规,这一刻应该做出怎样反应,但他没有将子弹射出枪膛,理由就这么简单:一个两手提着裤子的人,怎么可能是法西斯分子?怎么能够残忍地扣动扳机?

    就是这一自我反问,他把自己与动物的根本之处显示出来了。

    他这一声反问,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是孔子说的。这是一份与人心灵沟通的基本素质,也是使我们工作得以成功的基本素质。作为社会成员,也就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善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成了生存质量的试金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就坚持认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无条件的关怀和真诚的关系,是自我实现的关键。

    心灵这一安放,人与人之间,卑微贵贱的界线就消失了。赵有朋是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澡堂的一名浇水工,在大学里属低层了吧?但他就凭这颗心,成为了2012年该校校园年度人物。他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只是在宿舍区树了四块白色告示牌,用诙谐的语言,不时发布关心人们生活的信息,有失物招领、有生活通告,包括像爱情只是洗澡水,不是越热越好,自己舒适才行之类格言似的提示,使他这种微博式的精悍句子广为流传,最终以他对他人的关爱,而受到大量粉丝的尊敬与爱戴,与几位教授一起走上了领奖台!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这个意思吧?

 

刀锋与子弹

体育漫谈sport · 公孙欠谀

    2月14,是天下有情人的节日,南非运动名将“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使用他不擅长的武器,用子弹枪杀了他的女友,名模斯腾坎普。

    消息一出,震惊世界,有很多事情不发生谁都想不到,发生了总能吓人一大跳,过去,辛普森吓过我们一跳,泰森吓过我们一跳。老虎伍兹也吓过我们一跳,阿姆斯特朗也吓过我们一跳。他们都不是极端的人,皮斯托瑞斯是全世界敬仰的励志英雄,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让人艳羡,更重要的是并以亲身经历激励了无数的人,他是南非体育最有价值的形象代言人

    只能说,名人也有极端的一面,那个教授疯狂英语的老师阳光的背后隐藏着疯狂的家暴,那个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歌手却是个吸毒的瘾君子。其实,皮斯托瑞斯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孩子,酗酒、交通事故、攻击异性,都曾带给过他一些麻烦,他走马灯一般更换女伴和混乱无序的夜生活经常登上报刊头条。甚至,他还曾入狱一天,但这些最终都被他头上巨大的光环所掩盖,他依然是正能量的代表,依然在激励了无数的人

    中国有句成语叫瑕不掩瑜,但要看瑕有多大,任何人都有极端的一面,我们的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不规矩的行为,国家短道速划队在云南丽江酗酒闹事,接着又在青岛内讧受伤,国家乒乓球名将酒后醉打保安,国脚带女球迷开房。一旦出了这些事就一片哗然,就吓人一跳,关键是我们没有心理准备,太容易树立完美的偶像,小瑕可以不掩瑜,但要雕琢,玉不琢,不成器,去其瑕,留其瑜。

    还有,就是不要把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的人当作完美的英雄,他们不是全能冠军,而是单项冠军,是竞技能手,不是道德模范,不要一吹冲天,要留有余地。要知道,携带刀锋的人,也可能同时携带子弹。换言之,运动名将,世界冠军,除了运动成绩之外,其他的指标有可能等同常人,甚至会低于常人。

    狡猾的英国人早就看清了问题的本质,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是:伟大的运动员不一定是伟大的榜样!这个观点并不是这些丑闻带给我们的唯一收获。更大的收获是:现在在体育产业体系中,媒体机器和广告商们制造关于运动员的神话已经变得太过度了,大众不知不觉成了帮凶。阿姆斯特朗与癌症斗争,皮斯托瑞斯与残疾斗争,太容易把运动员神话,甚至神话得模式化,造就了一个个极端完美的公众形象。所有的孙悟空都是一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都是炼丹炉里炼成的。就没有一个人想过,同样是猴子,有的长着六只耳朵。即使是真的孙悟空,脑袋上也是需要带上个金色小箍的,否则就不可能陪师傅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玉皇大帝毕竟是神仙,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看清了齐天大圣只能看天马守蟠桃,不能立地成佛。只有等走过几万里回来才能成为斗战胜佛。所谓,就是觉悟者

    世界需要正能量,需要觉悟者激励无数的人,不要神话了公众形象,世界更需要真能量,把真相给世界,人人心里都有是非观。

 

抗生素

笔记本story · 于亚彤

    女儿19949月出生。8个月大时,第一次发高烧,全家倾巢而出,如临大敌。外公外婆托人请儿科主任亲自问诊,要求立马挂水,用最好的药。我比较理性,知道宝宝78个月时,母体中带来的免疫力已经逐渐散去,会有12次发热的。那是宝宝都一次调动身体防御机制,应对外界病毒入侵。控制体温不过高,不引起高热惊厥就不会有大问题。还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日美等国医生不会轻意给病人用抗生素,随意用抗生素会导致受体抵抗力下降、产生抗生素依赖性症,日后孩子机体有炎症时,用药效果会不理想。我不同意挂水。为此,全家暴发了一次严重的冲突。各不相让,只好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请儿科主任定夺。那是位老医生,态度很严谨。他说先吃一天药片,不见效再说。女儿最终躲过了挂水。如今,不能滥用抗生素已成共识。

    去年,女儿考上大学,第一次离家外出,全家千百个不放心。担心她不会生活,不会学习,不会与同学相处。我加她的微博、人人网、QQ……将她的同学加作我的好友和关注对象,想知道她分分秒秒都在干什么。没多久,女儿不给我打电话了,我打给她,她也是接得很不情愿。细细问,她才说,微博上好玩的东东转起来都会有所顾忌,因为我会评论;人人上同学们发状态相互开涮,老妈闯进来,大家都不自在;QQ空间里男生为她做的相册,根本就不想让我看到……我真生气!静下来想一想,也许我的做法有点过,强加给她太多的观点和看法,对她的一举一动都指指点点,没有给她应有空间和自由,于是微博等统统删掉。

    没过多久,女儿又每天一个电话,自然而然和我聊开了。告诉我,军训很累,但拉歌很有意思;学校社团,唱歌和街舞都没报,报了记者团和学生会,因为前者只能放松身心,后者能提高综合素质;同宿舍的女生病了,陪着去医院,还特意灌了只热水袋;四级考过关标准太低了,至少要考590分才行;采访零点集团老总袁岳,佩服他的才华,专访在校报刊出了;周末去看望中学时的外教,喝了人生第一杯mojito……觉着她有想法,有思路,也会处理人情和事务,自然而然地长大了。第一次离家,是长大的必经之路。当初是我过度紧张,就像她第一次发烧时没有必要用抗生素一样,父母与子女相处中,在精神上也不可滥用抗生素,否则,适得其反,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又影响孩子心智发育。

 

硬骨头的女人

聊书斋chatting · 张银平

   我大学时见过响誉中外的男作家有好几个,女作家就丁玲一人。那是1984年,她来我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史沫特莱在中国》国际报告文学学术研讨会。

    丁玲到来,桂子山轰动。大家早早等待,大礼堂座无虚席,通道挤站得水泄不通,场外地上坐满人。不仅有我们中文系师生,还有其他文学爱好者。我们焦急盼望,过原定时间很久后,才见八十多岁、身穿大红毛绒线衣、黑背心的她精神矍烁出现在讲台上。她的丈夫陈明先生陪同,身穿黑皮夹克,显得年轻英气逼人。时任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先生主持,说丁玲不用我介绍,对她的到来,大学生太热情,把礼堂通讯线路挤断了,演讲被迫推迟。

    在热烈的掌声中,丁玲开始演讲,围绕她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讲述六十年的文学生涯。

    她生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幼年丧父,随母寄居舅父家。母亲性格刚毅,反对女孩读书无用的偏见,带着她四处求学。在五四运动浪潮中,她和同学到上海求学。她在走投无路中结识了胡也频,他被她倔强性格和浪漫的生活经历吸引。他们相爱了,她觉得他并不完全理解她,对文学认识有分歧。1927年她的处女作《梦珂》问世,1928年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赢得文坛的好评,奠定了她的文学生涯。

    她与胡也频加入左联1931年胡也频等青年作家壮烈牺牲,她后悔在爱人生前没有很好待他。她化悲痛为力量,要复仇,更坚定地投入斗争,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发表了许多革命文学的作品。国民党特务野蛮地将她绑架了,一时盛传她遇害的消息。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特务组织将她软禁在南京,传出她叛变了的消息。在地下党组织的营救下,她逃离南京,潜赴西安,秘会美国友人斯诺和史沫特莱女士,乔装到陕北,摆脱了魔掌。

    她到红军中生活,毛泽东赋词曰,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抗战爆发,她带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也从小13岁的战友陈明身上,获得了新的爱情,承受许多不看好的议论压力终成眷属。她后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出版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她参加延安整风运动,目睹一些新教条主义的作法。

    日本投降后,丁玲参加了晋察冀土地改革工作团,开始了反映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1955年她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被错定为丁、陈(企霞)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后又被打成了丁、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1958年,她和没有与她划清界限的陈明被放逐到北大荒农场劳动改造,和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文化大革命中,夫妇俩被关进牛棚,又被关进北京附近的监狱五年,又被遣送到山西农村。她说没有陈明一直陪伴,她可能早死了。多年的身心摧残损害了她的健康,她以极其顽强的意志面对,艰苦磨炼中并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念。

    1979年她经批准回京,重返阔别的文坛。1984年中组部发文,彻底恢复她的名誉,在遭受诬陷、折磨时从不流一滴眼泪的她哭了。她笔耕不止,发表了《牛棚小品》、《在严寒的日子里》的部分修改稿;她沉痛悼念瞿秋白、史沫特莱等亡友;她先后访问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写了近百万字新作。

    作为著名女作家, 她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引起颇多争议,她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唐弢对她讲,他虽尽了力但没能明确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对不起她。她对自己在当代文学史中消失觉得奇怪,对划分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做法有微词。

    在二三个小时演说中,她思路非常清晰,激情仍十分旺盛。她谈吐畅快,喜怒随意, 不时发出爽朗自信的笑声。说到动情处很激动,毫不掩饰自己率直而执著的个性。她勾勒创作生涯时,不可避免地讲了许多难得的文学史料,丰富而生动,自然流露出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对祖国文学事业的忠贞热诚。

    一年多以后,才华横溢、爱情大胆、饱经磨难、命运多舛的丁玲,走完了她传奇的人生之路。尽管岁月流逝,她的坚强、她的大胆、她的率真、她的激情却始终鲜活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附件下载:
4b0.jpg
4b1.jpg
4b2.jpg
4b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