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价值回归之路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3-03-20

 王浩民

    从历史经验来看,不受市场追捧的证券在一段时间的表现不佳之后,通常会立即成为业绩冠军;而那些表现很好的证券在一段时间的出色表现之后则几乎总会堕入深渊。这也是华尔街教父格雷格姆内在价值投资理论的核心。

    2008年发生在华尔街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不少银行倒闭,银行股似乎成了烫手的山芋。国内市场,随着这五年股市下行,银行股不断下跌,形成股价与舆论导向的恶性循环,全然不顾可圈可点的经营业绩,从2007年时的40倍市盈率,降至离谱的4倍市盈率,而喝酒吃药却成了价值投资主流。

    表面上看,银行股长期低迷是因为其超大的市值所致。对于A股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绝对是供过于求的行业,与稀缺资源沾不上边儿,但却又想当然地把银行划归垄断行业。更为好笑的是,投资界的专家们竟然把作为金融服务的银行当作强周期行业,把银行股看作一旦陷入困境就有灭顶之灾的沼泽地。银行业绩增长多了就是暴利,就是与企业争利,不应该也不正常;银行的业绩增长缓慢了,就会陷入负增长或亏损预期;银行的不良率提高了,就有了银行将崩溃的预期;银行的规模增长了,就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凡此种种,银行股成了里外不是人。如此,真应了说了一千遍的谎言就成为真理的说法。如此,就形成了持有白酒股、医药股的属于价值投资者,持有银行股的却成了投机者的习惯思维。

    去年9月份,在中资银行股已经落到白菜价的时候,国外投行仍在疯狂做空打压,曾有人讥笑被民生银行套牢的史玉柱成了该银行最苦逼的股东,直到现在,还有人说他是疯狂的投机者和赌徒。但是,笑到最后的可能就是这位坚守价值投资的赌徒

    这波行情启动的基础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宏观经济的见底回升,无论从先行指标PMI,还是同步指标GDP、滞后指标CPIPPI都证明这一事实,只不过这次股市的反应滞后于宏观经济。其次是政策的累积效应,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终于放出了正能量,特别是近期IPO财务核查风暴,吓退了部分业绩不实的公司,实际上等于IPO已经暂停,这不仅要确保IPO公司质量,给市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更有利于投资者恢复市场信心。第三是政策的预期,特别是十八大高层换届之后,出现了很多新气象。这些新气象映射到资本市场,使投资人看到未来制度变革的希望,如果这种新气象能够延续下去,从点状的事件性变革到全面的制度变革,投资人的信心会逐步恢复。

    如果说前两年A股走熊我们还可以找个理由赖上美国经济滑坡、欧债危机影响了我们的出口的话,2013年则全靠我们自己了。因为欧债危机基本烟消云散,希腊股市2012年已经上涨了35%,德国股市上涨了29.8%,而美国股市连创5年来新高,目前离200710月份的历史高点不到3%

    因此,决定2013年股市走向的基本因素仍旧是上述几点。但影响今年资本市场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有三个:一是通货膨胀会不会死灰复燃,特别是在美欧日争先恐后加快印钞速度、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通胀能否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市场的扩容速度会不会再次加快?虽然官方已经证实IPO大核查将持续到3月底,但IPO迟早要开闸,目前正在排队的仍有800多家公司,即便在一年半内陆续上市,也够沪深两市喝一壶的。第三个最大的变量则是产业资本即大小非的减持,这将是影响未来中国股市的最大利空,也是中国股市过去5年熊市的罪魁祸首。根据同花顺资金研报统计,2008年年初至2012年年底,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从二级市场减持股票合计市值3755亿元,但只增持了600亿元。换句话说,有3100多亿元的资金被产业资本吸走。即便在2012年许多央企增持股份的时候,也抵不住中小板和创业板大小非们的减持冲动。

    综上,我们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前景不应过度悲观,同时也不应过度乐观。再见解放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132点钻石底击穿的可能性也不大,未来A股市场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指数呈波浪式慢牛,结构性行情层出不穷,但类似 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不会再现。原因首先是A股的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不支持A股再现疯牛行情。以居民储蓄余额为需求指标计算的供求比,2005年底是8%,目前超过了40%;以M2为需求指标计算的供求比,2005年底是4%,目前是20%左右。其次,我国经济增速的下移决定了疯牛行情的经济背景已不存在,资本形成、劳动力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人口抚养比已经决定了资本红利、人口红利优势已经逐步消退。

    (建行河南新乡财富管理中心)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