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鸿雁传梦山海连 金融有情阡陌暖

----——记粤桂黔陕学子“书信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9-08

 

 

■ 王睿杰   王浩

“广东的哥哥姐姐们,欢迎你们来我们的家乡作客!”

“贵州的红心猕猴桃快熟了,我们等着大家来品尝哦!”

一句句质朴的语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随着书信传递到学子与乡村学童的心田。经过近两个月的笔墨传情,连接广东、广西、贵州、陕西四地的学子书信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回到起点:“第一次做邮差,感受情意的重量。”

受疫情影响,中高风险省份的学子下乡实践活动,项目遇到阻碍、效果受到影响,也促使各分行分校不断思考活动的意义、寻找多样的方式、探索全新的路径,进一步挖掘学子下乡活动的更多可能性。如何在短时间内化被动为主动,兼顾疫情防控要求和学子下乡的目标,让学子更有参与感、仪式感、价值感地走入、深入、融入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变化,体会金融对于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对乡村更加深厚的情感,成为活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书信下乡”,便是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广东省分行分校交出的答卷。

“回归到举办学子下乡活动的初心,是想要建立起一个学子与乡村交流的平台。从前的交流着重于了解乡村的变化、传递金融知识,体会金融对于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而这次,做一个‘邮差’,通过传递手写的信件,传递一份份信心、信念和信仰。”在“书信下乡”活动的策划讨论中,大家达成共识。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建行大学广西区分行分校、贵州省分行分校、西北学院、陕西省分行分校积极响应。用书信连接梦想,用纸笔传播感动,让学子通过书信读懂乡村,也让乡村的学童藉由书信了解城市。

见字如面:“第一次写信寄信,原来期待回信的感觉是这样的。”

书信,是传统的交流方式,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等总是出现在课本的诗文里,从前的“笔友”、熟悉的“展信佳”,随着网络普及成为往日的记忆。

“我是2002年出生的,我们从未寄过信。”

“第一次去寄信,手里的信封鼓鼓的,还画着许多有趣的图案,信纸厚厚的,是很特别的体验。”

“明明是第一封信,里面却好像藏着说不完的话,或许里面装着满满的期待吧!”

贵州的学子们对“书信下乡”实践充满了好奇,认真筹划活动的开展,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子和乡村孩子写信交流,学子和学子之间也成为笔友,“书信下乡”无疑成为一座桥梁,连接了大孩子们与小孩子们的情感,这是微信互动、视频通话不能比拟的,见字如面,在收到彼此来信的那一刻,“志同道合”的感觉便也更加深刻了。

点燃梦想:“第一次认识广东的哥哥姐姐,我长大一定要去广东上大学!”

在贵州六枝特区戛陇塘小学,收到广东学子来信的乡村学童兴奋地阅读着信件,下乡学子们指导着小学生回信。“书信的开头,称呼要顶格写,然后再写正文……”讲台上,下乡学子正耐心细致地向小学生们讲解着书信格式,以及怎样画简笔画,让小学生们更顺利地表达心中所想。

“姐姐,收到你的书信了,我很开心。有机会我一定会去你信中描述的广东。明年暑假,你也要来六盘水游玩哦,我们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一封封书信,述说着山外的世界,分享着童真童趣,表达着真诚情感,描绘着多彩家乡,也传递着黔粤情谊。

“咔擦”,伴随快门声,学童们拿起自己写的书信,面带微笑看着镜头,眼里满是天真烂漫,学子们用拍立得将孩子们写信的瞬间定格下来。

本次“鸿雁传梦”学子下乡通信活动共有60位在校大学生、30位小学生参与,他们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建行大学将新金融活水润至民生深处的生动映像。

“一开始,我们都认为书信下乡模式是在疫情影响下的独辟蹊径,但随着实践深入却越发感觉到,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对活动整体复盘时大家意识到,“这实质上是新金融实践从业务导向逐步发展至以人为导向的表现。”

“鸿雁传梦”学子下乡通信活动不仅连接城乡、学子与孩童,还丰富着我们的认知:建设银行正在践行的新金融是向善的,它可以是田连阡陌的广阔,可以是被汗水打湿的蓝衬衫,可以是踏遍青山终不改的振兴理想;建设乡村事业是饱含情感的,在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年轻人大有可为,而唯有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才是建设乡村的核心动能,考察调研启发了新的巧思,书信交流种下了爱的种子;建设美好生活从平等与尊重开始,当我们通过一支笔、一张纸,封起厚厚一叠真挚的情感,温情而郑重地站在彼此面前,没有隔阂、没有距离、没有代沟,只有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朋友,我们便更能感悟——志同道合者,必将善建而行远。

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仍需下“苦功夫”,但是建设银行新金融“甜水”的注入,让美好生活的建设者们有拼劲、有尊严、有理想。“鸿雁传梦”学子下乡通信活动,就是一次“回甘”之美的余韵,通过信纸传递这份苦后清甜,更觉新金融的情怀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