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华夏时报》: 布局战略转型 做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 建设银行规模四倍上市前

发布时间:2014-09-25

60年前,中国建设银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序幕中应运而生;60年间,建设银行始终矢志不渝坚守“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建设为本”的理念,服务于“一五”至“十二五”的共和国经济建设之中,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大型国有银行的兴行强国之路。

漫漫60年,建设银行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在改革中成就事业,在转型中实现升级,在创造中体现价值。漫漫60年,不仅仅记录了建设银行的成长与奉献,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进步与飞跃。60年巨变历程,也是中国金融业从计划迈向市场、从传统走进现代、从探索图存到变革强盛的过程。

60年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建设银行走过的路是一段不平凡的路。建设银行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高度一致。国家强盛银行兴旺。”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淬炼——历史使命的召唤

建设银行6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呕心沥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宏写照。

中国建设银行于1954101日正式成立,全面承担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和监督的职能任务。成立后的建设银行,从当时的全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重型机械城、八大油气田、五大棉纺工业基地到33条重点铁路干线;从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十大建设工程,到距离千里之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武汉长江大桥;从西南“大三线”、西北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基地到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当时,有一句话对建设银行的职能任务形容得恰如其分,“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重点工程到哪里,建设银行的机构就跟随到哪里。

在荒凉的工程现场,随处可见建设银行的“帐篷银行”和“马背银行”,银行员工与工程建设者一起,爬高山、涉险滩,顶酷暑、冒严寒,吃干粮、住工棚,餐风宿露,现场服务,成为新中国建设大军中一支最为出色的金融“拳头部队”……

40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现场,在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银行设置了500多个专业分行,拥有一支2.7万人的管理重点建设项目队伍。这期间,国家建起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和精密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冶金、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并在中部地区建起了一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基地。

翻阅从“一五”到“十一五”的11个五年“档案”,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数据,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从1979年至1993年的15年,是建设银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抓住机遇、急流勇进、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全面拓展、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15年,所经办的拨贷款余额达6151亿元,向30多个行业经办了99%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到1997年,建设银行中长期信贷业务已占全国金融机构总量的50%以上。

随后面对迅速变化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建设银行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将建设银行的每一步发展都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和市场脉搏。

参与支持国家四万亿投资项目446个,贷款余额2278亿元。对49家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等国家十大重点振兴产业融入资金2134.4亿元,贷款余额8358亿元。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制定了50多个行业和产品审批指引。适时投放了近5000亿元非贴现贷款,还通过发行债券、信托计划、租赁等工具为客户筹措资金3700多亿元,同时还累计向1.6万家企业发放了1160亿元的网络银行贷款。

如今,建设银行在国家重点项目贷款市场中仍然一枝独秀,占有70%以上的份额。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已达2.43万亿元。

上市9年“创建”3个新建行——先行者的示范

20051027日,对于建设银行乃至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建设银行在四大行中率先第一家在香港挂牌上市,创造了当时多项IPO纪录,两年后又完美登陆上海交易所。通过股改上市,建设银行进一步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诚实、公正、稳健、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资本实力、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风险内控能力,随之带来的是市场竞争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上市以来,建设银行财务状况根本好转,经营实力稳步提高,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能力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经营理念、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主要财务指标继续领先同业。资本充足率为13.89%,平均资产回报率1.65%,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22.97%,拨备覆盖率为248.87%,不良率仅为1.04%。上市后国家注资获得明显收益,从2005年至20149年来,建设银行对国家的贡献累计达14105亿元,证明国家在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大型银行改制中的经济投入已实现了净收益。单单从资产规模上看,今天的建设银行已经是上市前的4倍多,相当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为国家重新创建了3个新建行。

通过加强自我改革创新,建设银行已成为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快的企业之一。截至2014年上半年,人均资产4432万元,人均创利75.6万元,均比上市前翻了二番多。

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宏伟蓝图的展现

在位于深圳的建设银行首家“智慧银行”网点里,接待客户的大堂经理竟是一台智能机器人;拿起金融超市货架上的产品卡片,旁边的屏幕就会自动播放该产品的动漫介绍;理财经理现场为客户设计的理财方案,瞬间就能传输到客户手机上带回去……这些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如今已在建行网点里成为现实。

但作为一家拥有60年发展历史、37万员工、管理16.4万亿资产、服务数亿客户、存贷款分别达9.2万亿和近13万亿、希望立足于国际一流的大型银行,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应确立怎样的战略愿景?“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是建行未来的转型目标。”建行董事长王洪章介绍。这一发展的蓝图,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综合化的平台正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告诉记者:“优质的银行服务,不仅要笑脸相迎,更重要的是研究客户的关切和多样化需求。”该行在国内率先创建7个产品创新实验室,累计投放社会急需的2000多个新产品和新服务,无不经过客户的先行体验才问世。

与此同时,多功能的服务正在引领客户全方位的需求升级。“多功能是检验银行技术、服务、创新、质量、产品的综合性指标。”王洪章董事长坦言,全面打造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投行、期货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真正做到“客户进了门,服务一站式”。

截至20146月,建行已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银行、建信期货6家境内子公司,1家建银国际境外非银行类子公司,以及27家村镇银行。同时建设银行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到今年年底,按照交易所规则建行就可以100%控制巴西工商银行。”王洪章董事长透露,伴随着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把海外发展作为建行的一个重点。在建设银行的规划当中,到2015年左右海外的布局能够基本完成。

如今的建设银行,经营范围横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业务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大型银行中独家拥有信托牌照,率先控股寿险公司,首批设立基金、租赁公司,牌照种类在同业领先。综合化经营类子公司资产规模已达1727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7468亿元,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显著高于集团平均增速和行业平均增速,实现了快速发展。

事实上,集约化的资源也正在加快精益化的响应速度。“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流程再造,高效加快前中后台分离和网点‘三综合’建设。”王洪章董事长坦言,所谓“三融合”就是综合性网点、综合柜员制、综合营销队伍,主要解决客户服务单调、服务效率不高以及市场覆盖面低。

据介绍,建设银行在国内外大型银行中率先在1.4万个机构网点对28类柜面实时性业务,实现了总行层级实时集中处理,日均82.5万笔。“有效缓解了网点交易结算和客户服务压力,明显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王洪章董事长介绍。

今天的建设银行,正在全面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努力实现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智能银行和创新银行转型。王洪章董事长介绍,“建行正在增强传统业务领先优势、打造新兴业务特色优势、构建智能银行优势、巩固公司治理优势,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客户能力、创新发展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今天的建设银行,不仅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为小企业“雪中送炭”。同时,建行的金融服务已经从城市社区延伸到乡间地头,使所在地的农民“人不离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今天的建设银行,已经支持上千万户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作为国内首家开办住房公积金业务、最早推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银行,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732亿元,累计代理公积金贷款3400多亿元。“要买房,到建行”已经家喻户晓。

今天的建设银行,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已经成为企业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以来,建设银行开展实施了70多个公益项目,累计捐款达7亿元。建设银行用60载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发展奇迹”,而今,这一“奇迹”正在持之以恒地续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