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金融》:王洪章: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

发布时间:2014-10-10

今年10月1日,在新中国诞生6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建设银行迎来了成立60年纪念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建设银行不论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阶段,始终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立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制定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引领全行不断跨越,成为在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

2014上半年,建设银行资产规模达16.4万亿元,净利润突破1300亿元,资本充足率13.89%,规模、质量、效益位居国内外同业前列。2014年7月,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位居第2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2000强上市企业排行榜中,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四项指标的综合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位;在财政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中位居首位。

履行光荣使命,在服务基本建设中确立国家专业银行战略定位

建设银行从1954年成立之日起,就肩负了参与和服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始终与国家建设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守计划、把口子”,从1954年至1978年的25年间共经办各类基本建设投资5628亿元,帮助建成大中型建设项目4000多个,为国家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这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建设银行以财政职能为主,业务较为单一,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也几起几落。但这一时期,建设银行从“‘四按’拨款”原则的坚持,到少量基建储备贷款、建筑业贷款的实践,完成了初创和逐步发展。从“一五”期间的156项国家重点工程到20世纪60年代热火朝天的大庆油田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无不活跃着建行人的身影。建设银行与客户同发展,与祖国共繁荣,其间形成了相对独立成型的分支机构和人员体系,并在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专业优势,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工商企业逐步活跃并发展,各类融资需求不断增长。建设银行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在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启动伊始,就以“拨改贷”为标志,从财政体系分离,成为国家专业银行,明确了依托财政职能、拓展银行职能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信贷业务,发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拓展个人储蓄、住房金融、信用卡、国际金融、中间业务等银行业务。1992年编制的《建设银行“八五”改革与发展规划》是建设银行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个系统性发展纲领,标志着建设银行有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思想。此规划契合“八五”时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建设银行实际,明确提出把建设银行办成“中长期投资信用银行”目标,使财政职能和银行职能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从财政出纳向专业银行转变的历史飞跃。

1979~1993年的15年,是建设银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抓住机遇、激流勇进、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全面拓展、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15年。建设银行各项业务迅猛发展,截至1993年末,所经办的拨贷款余额达6151亿元,存款余额达4043亿元,经营利润9.97亿元,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化经营机制,奠定了国家专业银行的重要战略地位。

立足改革潮头,在开拓进取中形成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加速推进,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大幕。建设银行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准确把握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加快向商业银行转轨同自身传统优势基础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从1994年至2001年,建设银行先后出台三个体现不同时期发展战略思想、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的重要规划。

1994年《建设银行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继续保持以中长期信用为主要特色的同时,向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国有商业银行方向发展,并采取分离政策性业务、全力开拓银行业务等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战略举措,包括广开筹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加快营运手段现代化、优化职工队伍素质与机构设置等。这一纲要在银行商业化改革伊始就明确了以提高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找到了一条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光明大道。

1996年《中国建设银行“九五”工作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要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的内部体制,基本实现业务发展方式的集约化转变,资产总额翻一番、利润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在90年代中后期,国内金融环境因多种因素出现了无序竞争、高息揽储、违规经营、不良大增的恶劣情形,建设银行敏锐地把持住了主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在所不惜”“死里逃生”等重要战略思想,确立以“大行业、大企业”为主的“双大”客户战略,实施了“抢市场、增份额、占位次”的经营策略。这些战略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实施的大背景下适时推出,加快推进了建设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

2001年《中国建设银行“十五”规划纲要》,从增强核心业务竞争力出发,明确提出“四大支柱”“四重”业务战略以及大中城市优先发展的区域战略。将信贷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列为“四大支柱”业务,将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客户列为“四重”业务。这一纲要清晰了建设银行的客户战略、区域战略和业务战略,确立了以中长期信用和大型客户为主的市场经营特色,对提高市场地位、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上述战略思想指引下,经过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建设银行迎来了21世纪的大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建设银行资产规模、业务领域都有了极大扩展,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但同时,脱胎于旧有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历史积留下来的坏账包袱越背越重,甚至被国外称为已经“技术上破产”。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先进银行业的强力竞争,唯有深入改革而别无他途。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目标,建设银行成为先行试点行,先后通过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显著改善了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在此背景下,2005年初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纲要》,描绘了“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宏伟蓝图。

2005年10月27日,对于建设银行乃至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建设银行在4家大型国有银行中率先在香港挂牌上市,创造了当时多项IPO纪录,两年后又完美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股改上市,建设银行进一步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诚实、公正、稳健、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资本实力、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风险内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有了质的飞跃,一举迈进全球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

顺应时代大势,在攻坚转型中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综合性银行集团

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圆满成功,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历史画卷中的一个绚烂篇章,然而股改上市并不是终极目的,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的建行人将历史成就作为不断激励自己迈向更远大目标的“推进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建设银行针对新形势、新挑战,在2008年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的战略愿景。随后又编制了《中国建设银行2008~2010年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了业务转型经营目标、资源配置重点和各项管理改革措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内金融监管更趋严格,金融改革进程加快。立足形势新变化,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提升客户体验为重点,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风险控制力和价值创造力,实现发展模式、客户服务、营销模式、服务渠道、业务流程五个转变。

2011年以来,建设银行新一届党委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审时度势、广泛调研、科学预判、果断决策,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做大做强“三大一高”业务(大行业、大系统、大城市和高端客户),加速推进网点“三综合”建设(综合性网点、综合柜员制、综合营销队伍),积极推动改革和转型发展,促进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一是2013年末全行资产、利润、ROA、ROE、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指标在国内外银行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二是综合经营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性金融牌照领先同业,市场互为依托、业务互为补充、效益来源多样、风险分散可控的综合经营架构基本建成。三是多功能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初步搭建信贷、资产管理、交易金融、投资银行“四位一体”“传统+新兴”的业务框架。四是集约化经营程度明显提升。2013年完成了1.4万个网点机构28类产品的前后分离,集约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五是战略性业务快速发展。电子银行、移动银行领先同业,“善融商务”“信用卡商城”“房e通”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已形成品牌,智慧网点建设加快推进,信用卡主要指标同业领先,私人银行业务获得长足发展,理财产品余额突破万亿元。六是海外发展持续提速。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建设银行海外布局坚持自设与并购同行,进度得到了加强。2013年一年新成立了6家海外机构,2014年增加了10个,海外机构资产近两年平均增速超过50%,到2015年全行的海外布局将基本完成。

面向未来,建设银行更清醒地看到,外部经营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迈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三期叠加”潜在矛盾集中暴露、金融改革深化、金融脱媒加剧、监管要求升级、利率市场化提速、市场竞争加剧、改制红利式微等严峻挑战。全行上下充分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只有加快转型才能赶上国际发展潮流,才能跟上形势变化步伐,继续保持市场地位和领先优势。总行党委与时俱进,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前瞻的思维,在2013年作出了攻坚转型的重大决策。在谋划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承继建设银行的历史优势积淀和改革发展成果,在既有基础上实现更新、更高的提升,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围绕“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要求,全力推动转型发展,外争市场,内强能力。建设银行将全面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努力实现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智能银行和创新银行转型。

具体地讲,一是由存贷款为主向综合服务型银行转型。围绕客户需求拓展服务内涵,打造综合化服务能力,更鲜明地体现金融服务业的基本属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取向。

二是由简单的服务向多产品、多功能服务转型。加大产品供应和交叉销售,有效匹配客户多层次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便捷的渠道,使客户充分地享受到建设银行集团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由手工处理向电子化转型。提升信息化、流程化、智能化水平,改变“人海战术”的落后模式,充分发挥IT技术、大数据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四是由商业银行向金融集团管理模式转型。加强集团层面的统筹,推动经营管理集约化、资本集约化。加快集团“一体化”进程,通过各种优势资源在集团内共享,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

五是由传统型银行向创新型银行转型。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破解发展与资本约束、规模约束和资源约束的矛盾,激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传统业务领先优势、打造新兴业务特色优势、构建智能银行优势、巩固公司治理优势;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客户能力、创新发展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应该说,转型发展是建设银行在传承历史基础上的创新提升,“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发展目标是契合国家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提炼升华,“中国建设银行——为您创造价值的银行”集中代表了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通向现代先进银行的必由之路,也必将引领建设银行取得新的成就。

建行梦连着中国梦。圆梦复兴,必于荆棘之中穿越;征途奋进,当在波涛其上航行。经历60年的风雨历程,今日之建设银行已是经营理念先进、竞争实力突出、财务表现卓越、社会责任担当的领先银行,资产规模、利润和市值跃居世界银行业前列,业绩卓著,成就辉煌。辉煌成就得益于科学发展战略的导航,更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建行人的勇敢践行和忠诚坚毅、拼搏奉献、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建行精神。站在60周年历史的新起点,37万建行员工正再次踏上新征程,在“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战略引领下,朝着“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的远大目标大踏步前进,继续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