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经营报》:普惠金融“蓝海”:建行5.9万亿元破小微融资难

发布时间:2018-04-25

随着监管对普惠金融工作的逐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新战场。通过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不仅能够在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上迈出坚实一步,亦是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转型的关键一环。

作为一家国有大行,建设银行2017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超1600亿元,连续7年完成“三个不低于”监管要求,累计为超过13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近5.9万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服务客户总量及新增均领跑于同业。

加码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障碍。在监管层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当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7年5月26日,原银监会发布《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群体和脱贫攻坚,并要求当年6月底前大型银行要形成普惠金融事业部具体方案,2017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

其后国有五大行在总行层面相继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还有不少股份制银行效仿,商业银行加码普惠金融已成为趋势。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出台了措施鼓励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2017年9月30日,央行公告称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对于普惠金融工作的推进,各家银行在思路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这也让银行在普惠金融市场上的角逐更为激烈。

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建行从顶层设计上布局,打造普惠金融新体系,其中包括搭建了“三级”垂直组织架构,完善“四有”经营服务理念和保障“五专”机制落地落实几个方面。

据了解,2017年4月,建行在大银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明确运转机制,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行持续将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向一二级分行以及县域、乡镇延伸,全部37家一级分行、超过120家二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110家网点升级成为普惠金融特色支行,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形成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组织体系,进一步贴近市场,提高需求响应速度。同时,通过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推广有智的金融科技应用,拓展有为的产品模式创新,构建有力的服务网络覆盖,明确经营思路和方向,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品质。

此外,针对普惠金融业务建立经营、管理、风控协同有力的推进机制,建行围绕专门的综合服务、专门的统计核算、专门的风险管理、专门的资源配置和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专项贷款规模、专项考核激励、专门费用配置、差异化信贷政策、专业化授信审批、专属信贷产品、风险联防联控等,加快“五专”经营机制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探索新模式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客户缺信息、缺信用,这就需要银行采用新技术来探索新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建行相关人士称,该行借助模型设计、数据积累与系统开发,创新建立起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的“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新模式,降低信息不对称,将金融科技优势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了解,建行率先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设立“评分卡”。2012年,借鉴零售业务理念,开发评分卡,通过分析履约能力、信用状况、交易数据等非财务信息,以打分的形式进行客户评价,突破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信息、信用“瓶颈”,建立信息更全面、更完整、更真实的信用风险模型,改变了以往小微企业因财务信息不充分而贷款受阻的局面。

其后,在评分卡模型基础上,依托“新一代”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小微企业和企业主在建行的资金结算、交易流水、存款投资等各类信息,并积极对接政府相关数据平台,利用人行征信、税务、工商、海关等公共信息,实现精准“画像”、提前授信,并基于相关信息对企业贷后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在应用了新技术后,率先推出全流程线上融资。推出“小微快贷”模式,实现从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到支用,全流程网络化、自助化操作,在客户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

“针对‘双创’、农民、贫困人群等银行传统模式下较难惠及的‘长尾’客户,建行持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为客户推送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建行相关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建行还通过外部合作引入数据来进一步整合信息,如通过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核心平台系统对接,实时交互交易、资金及物流等“三流合一”信息,整合多方资源,为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搭建全流程在线金融服务平台。

五年翻一倍

在政策召唤和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下,国有大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正逐年递增。

建行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境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1万亿元,较上年新增1686.9亿元,增幅11.7%;贷款客户60.5万户,较上年新增29.6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3%,较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达到“三个不低于”监管要求。同时,该行累计向13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近5.9万亿元信贷支持,并强化了风险防控相关工作。

相比五年前,建行在小微贷款余额的规模上已实现翻番。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建行在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仅8538亿元。

“这与建行的小微贷款体系建立和新产品的研发有密切关系。”建行相关人士称。

2016年6月,建行推出“小微快贷”,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和需求场景,形成多个子产品体系。至2017年末,“小微快贷”已经累计向21万客户投放了贷款 1718亿元。

此外,建行还建立动态产品创新机制,形成以“小微快贷”、大数据信贷等为拳头产品,涵盖30余项基础产品、近400项区域特色产品的信贷产品体系。发挥机构网络优势,将营业网点打造为集小微企业客户营销、产品推荐、业务办理等于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造有特色的标准化产品,以解决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这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式。”建行相关人士表示。

建行相关人士认为,以前都说大行不适合做小微,但是如今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银行为了分散风险,调整信贷结构,更加重视小微企业贷款,前提是银行要有完善的风控机制。

“国有大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上也在不断探索。”建行相关人士认为,有的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给予风险补偿;有的银行与第三方合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兜底;有的银行与税务合作,共同探索银税互动模式;有的银行从供应链着手,小微企业货物和资金时时监控。

3月19日,原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再次强调了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通知》在继续监测“三个不低于”、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总量稳步扩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

《通知》同时从完善机构体系、提升服务效率、改进贷款支付、落实尽职免责、盘活信贷资源、主动开展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商业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用好用足激励政策,实现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量”的扩大转向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

截至2017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同比增速15.14%,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520.92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59.82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