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证券报》:建设银行:承担国有大行责任 开拓普惠金融新路

发布时间:2018-05-15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提出将普惠金融业务打造为建设银行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市场新形势、新变化的战略支点,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实施,全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普惠金融战略,既是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解决社会难点和民生痛点的新担当,又是新形势、新变化下由市场力量推动确立的新战略。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言,普惠金融正是一个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业。

普惠金融战略,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而践行普惠金融战略,更不能缺少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全力参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既是国有大行勇于担当的战略决策,也是顺应经济发展大势的适时选择,更是自身业务拓展的必然需要。

60多年来,建设银行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应运而生、砥砺奋进,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中应势而起、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有大型银行兴行强国之路。

田国立强调,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民生领域发展、破解社会难点痛点问题等方面,国有大行要想着怎么出大力,而不能只是想着怎么赚大钱,要想着怎么为国为民分忧,而不是与国与民争利。

发展普惠金融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务、社会责任,也有着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贡献了60%的GDP,80%的就业,50%的税收和70%的创新,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新动能。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建设银行顺应国家战略导向和经济发展大势,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同时,践行普惠金融战略,拓展战略腹地与阔地;提出住房租赁战略,与普惠金融战略一道,形成战略纵深;提出金融科技战略,形成战略支持。三大战略融合原有优势,联接外部市场,服务社会民生,体现了大国金融重器的使命与担当。

面向小微、双创、扶贫、涉农等普惠金融群体,聚合运用全行资源,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打造综合化、集成化、生态化服务平台,加大信贷等各类资源投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金融便利性、可获得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普惠金融打造成建设银行的战略高地和业务增长极。

不难发现,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战略是基于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提出的。近年来,建设银行全面发力普惠金融,在经营体制机制建设、产品服务创新、系统科技运用、服务网络搭建等方面持续创新,成效显著,具备了普惠金融战略化发展的条件。

一是建立了垂直组织管理模式。2017年4月,建设银行在大型银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持续将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向一、二级分行以及县域、乡镇延伸,已形成总行、分行、支行“三级”普惠金融垂直组织架构。

二是探索出金融科技支持发展的业务模式。针对普惠金融客户“缺信息”、“缺信用”等特点,建设银行借助模型设计、数据积累与系统开发,创新建立起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的“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新模式:首创小微企业评分卡,突破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信息、信用“瓶颈”;依托“新一代”优势,率先实现数据信息集成,精准“画像”;首推“小微快贷”全流程线上融资,截至2018年4月末,累计为28万小微企业提供2800多亿元贷款支持,赢得广泛认可。

三是形成了特色化的产品体系。针对双创、扶贫、涉农等银行传统模式下较难惠及的“长尾”客户,建设银行持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依托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创新金融中心等专业平台,整合政府、产学研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创新“FITO·飞拓”等综合服务,助力双创;依托农业龙头为上下游经销商、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依托“善融商务”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多措并举推动精准扶贫;创新涉农业务担保方式,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推出“裕农易贷”、“供销支农贷”等创新产品,破解县域农户、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搭建了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服务网络。针对基础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建设银行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渠道,搭建线上线下、快捷便利的“智慧银行”生态网络:将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到基层,挖掘网点潜能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打造“裕农通”服务品牌,在银行网点尚未覆盖的县域,通过“移动金融+村级供销服务社”,在行政村建设“村口银行”,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设立近9万个“裕农通”服务点;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不断拓展手机银行渠道服务功能,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效率。

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建设银行,已将普惠金融上升到战略级高度。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必将不断创新思维,配置战略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开拓普惠金融新路。

一是深入把握普惠金融战略的科技属性,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由单一提供金融产品到搭建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平台,进而为市场和客户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和认同,产生流量和交易,拓广拓深经营空间和未来市场。

田国立介绍,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特点是大数据、零距离、透明、分享、易操作,实施方式即平台经营。“这个平台一定是开放的,要走出去、引进来,将普惠客群、银行同业、地方政府、核心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均迁入到普惠金融平台上来,‘多位一体’,实时交互。要融入客户生产生活场景,与住房、购车、餐饮、出行等服务应用连接,挖掘潜在商机。精准定标客群,解决痛点,实现‘大片’客户的快速接入,引导和创造客户需求。”普惠金融平台,面向客户的是金融产品、交易服务、综合服务等。可搭建基于客户视角的金融产品超市,形成供应齐全、优势突出、组合多元的产品体系,一站式满足客户信贷融资、资金结算、投资理财、在线ERP、融资与融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金融需求。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传统贸易融资向依托产业链的“交易金融”模式跨越,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闭环”,持续开展数据挖掘利用,扩大客户服务范围。还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包括孵化服务、咨询服务与成长型服务等。

二是抓紧布局,推进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田国立说,未来建设银行普惠金融客户将形成可观量级,这对目前的经营体制带来不小的挑战。“我们要着力推进一体化经营、综合化服务和系统化管理。对市场联系紧密、经营及风险特征相似的客户群体相对集中经营。加强与普惠各类市场客户的衔接,强化中后台支持保障,深化客户关系管理。”目前,建设银行总行、分行、支行“三级”普惠金融垂直组织架构已经形成。未来建设银行行还将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普惠金融研究智库,并加强应用,形成建设银行的普惠金融声音,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普惠金融研究的领先者、推动者和影响者。

针对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增长需要,建设银行将建立起符合普惠金融业务特点的专项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战略确定后,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据悉,未来建设银行将在租赁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和普惠金融平台上培养一大批拥有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的人才,承担起下一个二十年建设银行发展的重任。

另外,在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同时,建设银行始终没有放松风险管理。

正如田国立所说,风险控制是银行的生命线,做好风控工作,需要换一种打法,过去传统的那套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是控制不了风险的,绝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要建立新的控险模式。银行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方式——贷前审查和贷中管理,一直是不能有效实施的难题。“双小”战略面对成千上万的客户,没有大数据技术及新一代系统应用就是一句空话。

大数据和互联网、智能技术提供了零售业务新的风控技术的条件。据悉,建设银行将与“信用中国”等内外部信息平台对接,在场景服务中全面收集各类信息,做到真正“了解客户”,强化大数据应用,按照“全面管、主动管”的原则,以“钉钉子”的精神,实施全流程主动管控,提升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做到能看得见、理得清、控得住。

建行通过邀请客户召开产品发布会,并现场体验产品的方式对“小微快贷”产品进行营销,取得良好反响建设银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