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
热门关键字: 电子银行信用卡悦生活贵金属

【ESG专栏】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的样本

发布时间:2023-01-06

国有大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延伸金融服务可及性责无旁贷。建行探索的数字普惠模式,已成为制定普惠金融行业标准的基础蓝本,并于去年入选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会议经典案例,《亚洲银行家》2022中国奖项计划——“中国最佳银行普惠金融实践”奖也花落建行。

时与势:普惠金融在这里拐了个弯

2018年,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就曾在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上表示,“伴随着投资拉动的动能衰减和消费时代的到来,传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幅减少,且可持续的增量有限。”这一预判而今看来已得到验证。

亟待寻找新航向的金融巨轮,在看似不可逾越的海域划出了一道新的航线——启动普惠金融战略,用“双小”连接和承接“双大”。

“‘双小’即小行业、小企业。在我国,中小微客群达1.5亿户,虽不起眼,对经济的贡献却很大。但长期以来,他们都是金融资源难以覆盖的“边缘群体”,融资难融资贵严重束缚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可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却也存在诸多痛点:一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存在较高信用风险。二是小微企业因财务不规范、管理不透明等,信贷流程难以标准化,需要更多人力投入,服务成本高、审批时间长、业务效率低。三是小微信贷单笔额度低,且存款派生能力弱,服务性价比低。

因此,当建行把普惠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不免在市场上引起激荡,大银行做得好小企业信贷吗?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质疑,建行人有着自己的思考。

从市场需求看,市场主体总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超1.5亿户的小微市场主体背后,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按70%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测算,潜在的客群超1.05亿户。反观基建和房地产领域,整体增速下降很快,2021年基建增速仅为0.4%,两相比较,普惠金融“值得做”。

从能力基础看,金融科技的有效赋能推动了普惠金融供给能力的快速提升。让过去“人工”的金融业务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也让建行通过同为“三大战略”之一的“金融科技”找到了普惠金融“怎么做”的有效路径。

“惠懂你”:春来江水绿如蓝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早在2005年,建行就推出“成长之路”和“速贷通”两大产品;2007年,创建“信贷工厂”模式;2012年,在引入美国银行评分卡技术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零售评分卡模式。但由于主要依赖企业财务数据和客户经理手工撰写授信材料,线下操作成本高、周期长,规模一直做不大,不良率自然也降不下来。

2018年5月2日,建设银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提出“数字、平台、生态、赋能”的发展理念,建行普惠金融开启了“加速度”。

在上海松江,有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各类高电压测试仪器、试验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杰智电工,过去一直通过传统的抵押贷款方式融资。2017年,因作为抵押物的楼宇售出,其贷款业务一度停滞。就在企业负责人为此发愁时,建行的客户经理带来了好消息——建行“云税贷”不需要抵押物也能贷款。很快,杰智电工就凭借优良的纳税记录,成功获得200万元“云税贷”额度。“无需抵押,高效便捷!”在谈起“云税贷”之时,企业负责人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云税贷”何以能不靠抵押放贷款?建行通过与税务部门合作,以企业纳税情况为基数,让“纳税信用”与“银行信用”有机结合,从而确定贷款额度,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纯信用贷款,最高可获批200万元。贷款全流程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且按需支用,随借随还,有效契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散”的资金需求,还有助于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也正是运用内外部多维数据进行客户画像,形成了智能化风控管理手段,通过关联客户征信数据、司法涉诉数据、失信执行数据、反洗钱数据等等,从反欺诈、信用评分、授信管理、定价管理、贷后预警和贷后催收6个环节设定规则、变量和模型进行关联,通过十大风控模型工具管理风险,由此解决了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小微企业不良率高的问题。

2018年9月,建行开创性地推出“惠懂你”移动金融服务平台。业内首创在线精准测额等功能,客户可通过手机App快速预测授信额度,进行贷款申请、审批、签约、支用、还款等线上自助操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服务体验。

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1万亿元,是2017年的5.3倍,市场占比10%,稳居大行第一。普惠金融贷款客户近230万户,是2017年的3.7倍。不良率下降至1.21%,资产质量稳定可控。全面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从2017年的6.37%下降到4.10%,真正做到了又“普”又“惠”。同时,贷款定价保持四行第一,实现商业可持续。

如今,建行开办普惠金融业务的网点已达1.4万家,占网点总数的98.67%,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514家;配置普惠专员近2万名,办理过普惠业务的员工近5万名。普惠金融战略为建行锻炼了一支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基层一线员工,从“不敢做、不会做、不愿做”到主动做、学着做甚至抢着做,重新找回了职业价值。

小企业,大事业,无止境

五年耕耘,建行针对金融服务匮乏群体及区域,用实际行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证明了普惠金融确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发展也已至“深水区”。2021年,建行制订了《普惠金融战略发展规划(2021-2023年)》,将“123”目标升级为“333”目标,即3万亿规模、350万客户、3%以内不良率。在当前同业竞争“千帆竞发”的背景下,这个目标颇具挑战性。

以扩面厚植客户基础。与全国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相比,潜在的客户市场还非常广阔,尤其是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优质纳税企业、涉农主体和个体工商户五大客群,有望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以下沉挖潜客户需求。普惠小微客群“小而散”的特点决定了其需求的多样性,建行普惠金融模式为普惠客群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找到了路径,还要进一步细分客群,深挖客户潜在需求。

以数据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建行普惠金融的最大创新在于数字化,核心优势也在于数字化。唯有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能力,以数据资产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方能积优势为胜势。例如,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要求,加强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以平台构筑全场景生态。依托“惠懂你”平台连接政务服务场景,建行普惠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近期刚刚上线试运行的“惠懂你”3.0版本,致力于解决有效场景、生态连接数量不多,活跃度不高等问题,丰富平台非金融场景,为小微企业带来从“低频、单一融资功能”向“高频、综合服务功能”跃升的用户体验,让“惠懂你”真正“会懂你”。

(转载自新华社客户端)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