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8-08 |
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半年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放心保)业资金运用余额72829.27亿元,较年初增长6.25%。其中,银行存款23405.02亿元,占比32.14%;债券32352.55亿元,占比44.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7325.23亿元,占比10.06%;其他投资9746.47亿元,占比13.38%。 据行业权威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为2.49%,年化后为4.98%。 这个成绩,高于去年全年的投资收益率3.39%。而如果将时间点再拉开,2008年-2011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9%、6.4%、4.8%、3.5%。平均下来,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表现尚未达到其他金融行业的平均水平,且多数时间低于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在保险资金运用中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保险资产的结构和收益不能有效支持负债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的问题。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资产以债券和银行存款配置为主体、靠股票和基金获取超额收益,这样一种配置结构注定了投资收益呈现“低收益、高波动”的特征。今年以来,保险资金配置逐渐降低对上证指数的依赖。随着另类投资扩大,这种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依赖会越来越小。 低收益 高波动 保险资金以长期资金为主,需要长期资产的配置。据保监会统计,目前保险资金中7年期以上的占70%,其中15年期以上的规模超过2.5万亿元。这些资金过去主要配置在公开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还有一部分配置为大额协议存款。据记者了解,由于债券市场收益率低,协议存款有时间窗口,这就使得保险机构只好期盼在股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 但是,近些年来,保险资金在权益类市场的投资不理想,主要反映在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上,最明显的一大特点是波动非常巨大——2007年,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达到了最高峰,超过30%;但到了2008年、2010年、2012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都是负值。连续多年的熊市触发了资产和负债的上下反复波动,收益率的巨大波动从资产端影响到负债端,又反过来从负债端影响资产端,导致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双向波动,让保险资金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而且在现实中给保险业的稳定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 谈到收益偏低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在资金运用中被管得过多、过死,不仅会带来较低的收益率,还会带来对行业投资能力的抑制。著名的“跳蚤理论”说明,过度管制不仅会丧失投资机会,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能力有所破坏。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立群认为,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中受到的一些限制还是比较严的,比如,对保险资金做贷款的限制太多,债权计划实质上就是一种贷款,但现在保险资金只有这样一种渠道来做,相比而言比较窄。 周立群提出,对保险资金进行海外投资的限定也比较多。目前,资金运用还是以境内为主,在全球的配置不够。当前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仅为0.8%,与15%的政策上限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境外投资的潜力很大,保险资金需要走出去,追求稳定的收益结构和风险分散结构。 华泰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杨平同样表示,从绝对数字看,近期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确实放开了很多限制。而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可选择的范围和品种、交易的手段其实还是比较少。 另类投资增长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上半年,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已经超越了往年全年的增长幅度。其原因不难理解,保险资金期望获取价值链更高端的价值投资收益,而不想仅仅通过协议存款成为银行的资金供给者,所以另类投资渠道放开后,在今年出现了迅猛增长。
来源:中国保险报 2013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