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活动主题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帮助金融消费者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避免超出自身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向金融消费者充分提示“职业背债”违规行为及危害,远离虚假宣传、不法中介、非法金融和电信诈骗等活动侵害,增强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维权意识,全面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
二、活动口号
拒绝非法中介,远离职业背债,倡导理性投资,鼓励理性消费
三、活动内容
1.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增强消费者理性维权意识。系统性普及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及信息安全权等八项基本权利,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与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的宣传教育;重点围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服务政策开展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理解金融产品与服务内容,明晰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对保险销售误导、网络平台借贷诱导、虚假违法广告等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
2.健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消费者依法维权能力。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化解、就地解决原则,加强对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宣传推广,增进消费者对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可度。充分揭示“代理退保”“征信修复”等非法代理行为的特征、危害及法律风险,引导消费者抵制“不当得利”“消除负债”等诱惑,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维权观念,通过正当途径化解争议,有效减少投诉发生。
3.提示提醒防范非法中介危害,紧盯互联网贷款乱象侵害。针对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分类别、有侧重地提示提醒,揭示分析不正当反催收、恶意逃废债务、非法代理退保理赔、非法存贷款中介、非法荐股等金融“黑灰产”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帮助公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普及互联网借贷相关知识,倡导理性借贷与合理消费,避免超出自身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提醒公众警惕以模糊概念、隐瞒年化利率、不实承诺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贷款的行为,防范通过管理费、担保费、权益费等名目隐藏高额息费的做法,切实增强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中介、非法“校园贷”、互联网贷款乱象等侵害。
4.加强“职业背债”危害宣传,弘扬诚信文化。针对社会上出现不法贷款中介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涉及个人消费贷、房贷、装修贷、经营贷等多个业务领域,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承担高额债务、个人信用受损、涉嫌刑事犯罪等风险隐患。各机构应加大“职业背债”骗局的识别,通过案例方式帮助金融消费者做好三个警惕。警惕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警惕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将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银行贷款。警惕抽取高额分成。获取银行贷款后,不法分子抽取高额分成,将相关债务和风险全部转嫁给背债人承担。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警惕“职业背债”陷阱,各机构应做好常态化风险提示工作,提示金融消费者增强风险意识。面对“职业背债”利益诱惑,要保持清醒,不要铤而走险,贪小失大。在面临资金需求时,务必选择正规、可靠的渠道办理业务。提示金融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由他人“代办”业务,避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不轻易在网页、App、小程序上填报“姓名”“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提示金融消费者珍惜个人信用,合理规划收支,按时偿还各类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或信用卡套现。发现信用记录异常,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核实处理。提示金融消费者遇到职业背债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如遭遇“职业背债”骗局,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并及时向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建行广西区分行将始终恪守“消保为民”初心,以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筑牢消保屏障,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共筑值得信赖的金融消费环境。